诺门罕之战:那场让日军无法言痛的旷世之战,为何鲜有人知!

来源:解放军报北京分社作者:解俊 解放军报记者 郭建跃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5-11-01 22:19
苏联随军记者当时留下的战争图片

熊熊燃烧在中国大地的抗日烽火,让日军难以抽调更多的兵力与苏联抗衡,也是关东军兵败诺门罕的重要原因。1939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北满省委决定建立“第三路军”,任命李兆麟将军为总指挥。诺门罕战争期间,为策应苏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嫩海平原(嫩江和海伦一带)开辟了大范围的游击战场,到处袭击日伪军的军事据点、警察署、火车站、飞机场等,攻克城镇七八处。他们破坏铁路运输线,使日军弹药、食品供应成了问题,在40余次战斗中,取得了30多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后方,牵制了4万多名日伪军。这对于当时“无论西线还是东线,战争都有一触即发之势”的苏联来说,绝对是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

诺门罕之战后期,日军虽然被狠狠压制,但关东军继续增调大量军队到诺门罕,准备与苏蒙军一决雌雄。然而就在这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发现自己被他的盟友出卖了。日本联合德国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的阴谋彻底破灭。1939年9月3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关东军下达了第349号大陆令,命令关东军终止攻势作战。为时135天的诺门罕之战结束了。日本的“北进计划”最终化为泡影,而苏联则巩固了远东防线,腾出手也撤出主力部队西进抵抗德国,最后取得二战的彻底胜利。

有专家分析,苏德战争爆发时,希特勒想让日本在远东配合,当时的关东军既恨希特勒不久前的出卖,又怕再遭惨败,加上中国战场已经让它捉襟见肘,所以,它才没有给予配合。如果,这里说只是假设,日本关东军从中国战场抽出大部分兵力再次西进苏联,日德东西夹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可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