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夏秋冬,尝遍“甜酸苦辣”,他们是海军押运兵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宋健宁 刘亚迅责任编辑:杨帆
2018-10-23 13:35

有这样一群海军官兵,他们的阵地不在碧波大海、钢铁巨舰中,四尺铁轨、闷罐车厢却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有这样一群保障尖兵,他们平日扎根深山、为国铸剑,但押运足迹早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他们,就是来自东部战区海军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的海军战士们。

他们就是海军押运兵,海运陆运并用,走过春夏秋冬,尝遍“甜酸苦辣”。

流火7月,我们走进闽东深山的营区,与即将远赴多省执行接装任务的官兵,一同聊起押运路上的“春夏秋冬”,感受属于海军押运兵的“酸甜苦辣”。

印象最深的“酸”

和十几名共同参加过押运任务的官兵围坐在一起,问起押运路上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或事时,得到高分的回答竟然是“汗酸味”。

装载装备的闷罐车皮在太阳照射下就如同高温蒸炉,车厢内温度常常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一级军士长、检测专业技师谭业涛是大队执行弹药押运任务次数最多的,他比喻说:“经过闷罐车厢高温发酵,保管人人都带有酸菜的味道。”

一次老谭和三名战友在大夏天担负报废弹药的押运任务,两人一组分守一个车皮。出发前,押运经验丰富的谭业涛就考虑到天气炎热,吩咐大家用白色塑料桶准备了比往常多一倍的自来水。但意外情况还是出现了,由于铁路交通管制,他们的列车在无法补给的荒芜小站滞留了三天。

“当时车皮在大太阳烤晒下烫得吓人,车厢里每个人都被高温闷得满脸通红、汗流不止。”那次同行的战士韩明凯回忆,为防止报废弹药因高温出现自燃自爆,老谭在留出基本的饮用水后,带着大家定时用水泼车皮来降温。结果直到停靠下一站前的5天时间里,他们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每人都没有洗过一次澡。大家布满白花花盐渍的衣服全部散发出一股酸臭味,3米开外都闻得到。

“这股酸味太熟悉了,从大家走上列车的那一刻起就将伴随整个押运行程。”经常带队行走在押运线上的副大队长郑全金介绍:因车厢位置有限,每次押运带的淡水只能满足官兵日常饮用,洗澡就只能等列车停靠站台后才能找机会解决,一趟长途押运下来基本人人都是同样“酸爽”。

区别于旁人身体外部散发“酸味”,弹体专业技师、上士冷洋印象最为深刻的“酸”却是由身体内部产生的。

前年中秋,冷洋接到了赴某地接运导弹的命令。还未出发,他就打听到了此次接装将采取海路运输方式,为此还一直暗自高兴着。

作为一名海军陆勤兵,入伍8年来冷洋一直没有出过海。以往休假回家,身边朋友同学询问上舰出海是什么感觉时,他总是低着头不好回答。这回趁着执行押运任务总算能实现多年的梦想。

但登上舰艇刚离码头,首次登船出海的兴奋劲就烟消云散。随着舰艇在波峰浪谷中摇摆晃动,冷洋渐渐感到头脑发晕、胸口发闷。

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自己的肠胃也似乎跟随舰艇在剧烈翻滚。在一个巨浪过后,冷洋终于忍受不住,将胃里的早饭全交待了出来。在后续三天四夜的航行中,他一边呕吐一边坚守在押运岗位上,直到掏空肚内全部存货。当胃中的一口酸水涌上喉管时,冷洋一辈子都记住了那个味道,真的好酸。

回忆最少的“甜”

对于押运路上的“甜”,官兵们总是感受不多,回忆了许久,执行过较多押运任务的几名老士官才道出个一二三来。

那年7月,休完婚假后已一年多没回家的驾驶仪班长徐伟接到了北上押运弹药的命令。由于此次弹药数量不多,铁路方面采取的是零担运输的方式。这就意味着从出发到目的地,徐伟押送的这节车皮将一路挂靠在不同车头后面,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将在哪里停靠、停靠多久。

但根据需要抵达目的地分析判断,徐伟知道此次旅行必将经过自己家门口。这对从小就在铁路旁长大的他来说,太清楚家门口那条铁轨南北方向的终点是哪里了。但,这次列车会在自己家乡的小站停靠吗?需不需要提前告诉新婚的妻子在站台见上一面?伴随铁轨发出的“咣当”声,列车行驶一路,徐伟犹豫了一路。

列车出发后的第四天,徐伟惊喜地发现驶向家乡站台的列车慢慢降低了行驶速度,他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抄起手机就拨通了妻子的电话。一年多的分别就此停留在打开车门的那一刹那,徐伟一眼就看见了站台上那个既熟悉又已陌生的身影。

望着妻子甜美的笑容,徐伟醉在心里,久久说不出话来。而那不到两个小时短暂相聚的时光,也成为徐伟在过往押运生涯中最甜、最美好的回忆。

大队总体专业技师陈刚从宝贝女儿身上感受到了相同的甜蜜。

那年冬天,陈刚接到了坐船赴北部一个海港城市接运某型水雷的任务。在出发前他就告诉家人自己将外出执行任务,海上信号不好,手机将不能正常使用。但在枯燥单调的押运路上,陈刚的手机总能断断续续地收到家中妻子录制的女儿视频,宝宝奶声奶气的话语、暖暖的问候祝福成为老陈每天最好的陪伴。

那一路陈刚忘记了晕船反应、工作辛苦,记得最多的是女儿在手机里给他带来的“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