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全国第二!纪录片《英雄猛虎艇》为何如此火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田 柳责任编辑:王俊
2018-06-23 01:29

一场“海上拼刺刀”式的搏杀

“集中优势兵力,近战夜战,防止误击,击沉一条,拂晓前返航。”尽管已经过去53年,但王志奇对当时接到的上级指令记忆犹新。除了考虑到两艘敌舰的吨位和火力数倍于我,近战夜战显然有利于发挥我炮艇速度快、射程近的特点,还能避免来自敌方的空中威胁。

然而,虽然作了严密的部署,但敌我力量的悬殊造成开战后情况不容乐观。“他们都是大型炮舰,我们都是小艇,所以那个年代每一场仗都打得很艰难。”正如时任588艇指导员的傅金泉老人所说,这场大获全胜的海战,我海军打得并不轻松。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永泰号”打得晕头转向,逃往乌丘屿,但我方指挥艇和预备指挥艇先后中弹,编队指挥员魏垣武副司令负伤昏迷,让我海军在这场1小时33分钟的海战中出现近半个小时的无人指挥状态。

茫茫夜色中,确认了“永昌号”的位置后,另一位指挥员王志奇根据“打近战”的指示,命令轮机手以最快的速度向敌舰冲去。“我们要保证机器能开得动,生死这方面完全没考虑。”时任588艇轮机班长的王木昌笑谈往事,但战友杨进兴的描述却绝不轻松,“我们就是要坚决把‘永昌号’打沉,哪怕没有炮弹了,撞也要把它撞沉。”

“当时明明知道武器装备比不过敌人,明明知道上去了很可能就是个死,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时任588艇枪炮班长的吴加溪回忆说,为了能够击沉“永昌号”,588艇与“永昌号”的距离最近时只有几百米,相当于“海上拼刺刀”式的搏杀。“我叫搬炮弹的战士把穿甲弹全部搬过来,结果搬上来都不够我打的。”吴加溪老人清楚记得,自己当年在这场战斗中打掉的弹药近千发,“当时我们艇与‘永昌号’距离太近,再靠近就可能同归于尽了。结果我们一撤离,‘永昌号’就爆炸沉了下去。”

一份薪火相传的热血忠诚

采访中与吴加溪老人交流时,我们发现他的听力非常差,需要坐得很近并且大声讲话他才能听得见。这与他在当年的战斗中担任枪炮手有直接关系,“那晚的风很大,炮弹打出去后火药残渣全喷回来。天亮我们返航后,艇长说我的脸全都黑掉了,我说脸黑掉没什么,我的耳朵都听不到了。”

但老人从未对此后悔过。这场海战我海军取得重大胜利,也在这些英勇顽强的老一辈“猛虎人”的军旅生涯中写下浓墨重彩的铁血荣光。1965年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参加崇武以东海战的英模们。1966年2月3日,国防部授予588艇“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

采访中,我们细细聆听着老英雄们讲述自己当年的作战经历,感受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人民海军将士面对强敌舍我其谁、面对战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义无反顾的血性和勇气。“当时接到作战任务时我们是很激动的。作为一名军人,一生中能遇到几次这样保家卫国的机会?到了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上战场的时候,军人就应该有不怕死的精神。”傅金泉老人如是说。

如今,“海上猛虎艇”荣誉室外停泊的是一艘艘现代化军舰,当年最早那艘75吨的炮艇已经过三次换装,成为排水量1300吨的护卫舰。现在的这艘“猛虎艇”对于几位老英雄们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看到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时不禁感慨,当年的588艇就像大海上飘浮的一缕鸿毛。登上甲板的那一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老英雄们就大声喊道:“我们回家了!”与此同时,舰上也打出了“热烈欢迎‘海上猛虎艇’老前辈回家看看”的字幕。

“海上猛虎艇”的英雄航迹见证了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它在战火硝烟中组建,在保卫海防战斗中屡建战功。历经53年的风雨,“海上猛虎艇”的性能和型号一直在改变,但“海上猛虎精神”从没有褪色。过去,老一辈“猛虎人”靠血性血战疆场、保家卫国,浇铸了海峡一线部队的传统与辉煌;今天,新一代“猛虎人”同样正靠着以“勇猛顽强、敢打必胜”为核心内容的“海上猛虎精神”,披坚执锐、克敌制胜,追逐新的光荣与梦想。

在“海上猛虎艇”荣誉室,几位老英雄们面对写有“海上猛虎艇”的锦旗敬了个庄严的军礼,“我们希望‘海上猛虎艇’一直都是人民海军的一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作者系江苏广电总台主任记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