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公是常州人,随部队留在了旅顺。
清明时,他常带领全家做些常州特色的团子,圆柱或者长方体的团子,奶白的糯米皮,拌了很多猪油的芝麻馅或花生馅,再在顶上点一抹竹叶青。由氤氲雾气中拿出,一咬,猪油便从缺口溢出,顺嘴角淌下……一点青代表清明安安稳稳、家族生生不息,猪油则期许祖辈保佑,“包油”与保佑同音,取个好期盼。
每每到淅淅沥沥的清明雨季,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笼团子,四四方方的餐桌前,一大家子围坐一圈,装着团子的盘子在手中不断传递,吕舜的父母辈很是爱吃,团子在他们口中总能以光速消失。看到这副光景,外公总咧开他早已没有牙齿的嘴,笑。
事实上,吕舜是不爱吃的,一来嫌那糯米皮粘牙,没什么吃头;二来那猪油实在太腻,吃得人直干呕。不过为了逗外公开心,又想图吉利,他每年会坚持吃一两个。
除了团子,外公的手艺也是极好的。当年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外公也学了一路的手艺。从家乡的淮扬菜到入伍地的鲁菜,到进驻上海时学习的本帮菜,再到如今定居大连后的连帮菜,外公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再让人束手无策的食材,他也能处理得游刃有余,乡里乡亲对他也是有口皆碑。
只是岁月不饶人,外公的反应和记忆力越来越差,加上高血压的打击,外公原本娴熟的手艺像是用了好久的刀子,被时间砍钝了。时咸时淡的口味,时糊时生的火候,还有偶尔忘记关火、差点酿成大祸的炖锅……在家人的关心劝说下,外公放下了锅铲,安稳了身子,却像是失了魂,开始回忆以前部队的日子,开始唠叨老班长们的故事。
可故事毕竟不同于美食,重复吃同一道足够美味的美食,每次都能是享受;可再有意思的故事,听三遍就索然无味。因此,外公的絮叨不似他的厨艺,当真无人问津。
外公在家,看着远处的白玉山,摸着当年的军装扣子,吃着有些尝不出味儿的饭菜,第一次觉得自己日薄西山,感觉没了存在感。
直到2015年9月3日,外公在电视上看到了阅兵方阵里颤颤巍巍敬礼的抗战老兵。他猛地从沙发里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