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健康指数达标吗?听军医支招训练伤防治秘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戴晓芳 孙兴维 高洁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4-01 01:07

随着部队练兵备战不断走向深度广度,如何实现训练强度加大与训练伤减少的目标,解放军第180医院与体系部队联手创新探索训练伤防治,取得了有益经验。记者近日深入该医院及其体系部队进行采访,探究他们有效防治训练伤的秘诀。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解放军第180医院医务人员对官兵进行体适能训练和评估。巴涛

沙场演训,关注官兵“健康指数”

——解放军第180医院与体系部队联手创新探索训练伤防治措施

■戴晓芳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记者 高  洁

随着部队练兵备战不断走向深度广度,如何实现训练强度加大与训练伤减少的目标,解放军第180医院与体系部队联手创新探索训练伤防治,取得了有益经验。记者近日深入该医院及其体系部队进行采访,探究他们有效防治训练伤的秘诀。

一项调查形成制度——

骨密度成为重要参训指数

有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180医院收治的体系部队官兵骨折伤员中,新兵竟占了40.4%。

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瑜告诉记者,他们深入体系部队对新兵进行骨密度调查源于5年前的一件事。

当时王瑜下部队巡诊,训练场上一名新兵在跑5公里时,发生粉碎性骨折,在医院给这名新兵进行骨密度检测时,发现其骨量流失惊人。王瑜随后与这名战士交流时得知,他是独生子女,在家时经常通宵玩网络游戏,平时很少喝白开水,几乎是清一色的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这是他骨密度检查比战友差的重要原因。

王瑜告诉记者,骨密度,也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骨骼健康与否的标志,特别是当骨质流失太快或合成异常时,骨质会有疏松现象,容易发生骨折。

从那时起,他们利用体系部队新兵集训时机,坚持每年为新兵进行骨密度检测,综合5年的调查检测来看,结果不容乐观:50%以上新兵骨密度结果显示骨量流失,有吸烟嗜好者占54.2%,喜欢喝碳酸饮料者占69.5%,说明当前很大比例的兵员在入伍前有着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导致了骨骼质量下降。在开展超负荷的实战化训练和战斗体能训练中,骨质不达标的战士就容易骨折。

东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旅长楼正军坦言,有了骨密度这个训练参数,部队训练也有的放矢,新训不再是一锅煮。根据每名官兵的骨密度差异进行针对性训练,训练分层次分类型实施,强度从低到高,部队训练水平稳步提高。

采访时,王瑜还建议:军人服务社尽可能控制销售碳酸类饮料,官兵每日用餐增加奶制品、豆制品以促进提高骨密度参数,引导官兵戒除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确保练就一身健康“硬骨头”。

一种现代健康理念——

运动管理师走进训练场

某旅新战士小李,入伍前身体比较胖,新兵下连后每次长跑训练都拖连队“后腿”,为了提高成绩,他每晚看完新闻后主动加练,穿上沙背心,绑上沙绑腿,一心想把训练成绩提上去。一次,他负重跑了10公里,第二天都没办法下楼,只好住院治疗。

在仔细为小李检查后,180医院骨科主任尤瑞金告诉记者,小李肌肉和韧带损伤,造成了双膝盖积液,是典型的盲练蛮训导致。

毋庸置疑,小李虽是个案,但反映了少数部队在训练中操之过急、不讲科学的强化训练现象还有一定市场,“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等热血说法就是一味盲练蛮训的最好注脚。

据统计,近年来到该医院进行骨科和康复治疗的部队训练伤病员,有64.9%的官兵是因自我加压过重,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导致受伤的。

部队生活节奏快、时间紧,体能训练中经常忽略“两头”:热身和拉伸,有的热身、放松运动还是错误的。3月下旬,记者跟随该医院到东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巡诊,随行的运动管理师林月择告诉记者,该旅女子特战分队在热身中有一误区:“在膝盖热身过程中,以往常采取以膝盖为中轴顺、逆时针画圆,这其实是很伤膝盖的,正确做法是膝盖的前后屈腿运动……”指导间隙,他告诉记者,体能训练既要训前热身,更要训后拉伸,这样可以避免超负荷运动产生乳酸积压后的酸痛。

有了运动管理师的专业指导,训练热身更加科学。在该特战旅女子特战分队,林月择专门为女特战队员们开展了体适能检测活动,便携式体适能检测仪通过对运动中战士的跑步姿势、呼吸频率、恢复时长等进行综合评估,运动管理师根据测评数据,为她们精心制作了一套体能训练热身、拉伸、舒展的“私人订制”方案。分队长程丹艳说,健康运动理念注入训练全过程,让我们训练更科学更高效也更有信心了!

运动管理师走上训练场的酵母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该医院专门从首都体育学院、福州体育学院引进3名运动管理师,利用巡诊和体系部队开展高强度体能训练等时机,沉到基层一线现场,为官兵们讲解科学运动知识和训练损伤预防方法,让现代运动健康理念持续为战斗力“加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