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还有“歼20总设计师”杨伟、“辽宁号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东风31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刘宝镛……这些名字很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他们都是“国之栋梁,大国脊梁”。他们的存在就是战斗力,就是强军兴军的推动力。他们,“比十颗原子弹更具有威力”。
花钱买不来科技兴军。唯有寂寞,才能培育出美丽的创新之花;唯有奉献,才能催生出丰硕的创新之果。科技英才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心怀家国大义,不怕坐“冷板凳”,甘当“沉默的砥柱”,让奉献燃烧生命,让青春托举使命,让手中的大国重器扬我军威、震撼敌胆。
科技兴军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奉献的事业,除了青春、亲情、健康,甚至还有生命。诚如泰戈尔所说,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有的创新项目一干就是十多年,甚至数十年,如果没有寂寞奉献精神,没有铺路搭桥精神,没有开放共享精神,很难让科技创新的幼苗开花结果。
如今,虽然科研条件好了,生活待遇好了,但科学事业是寂寞者的事业没有变,创新活动是奉献者的活动没有变。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前辈人的奉献精神不能丢,优良的学风研风不能丢。只有耐得大寂寞,方能产生大成果。那些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粗制滥造者,很难与大国利器挂起钩来。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辞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军队科技工作者,只有自觉向我国科技英才、科技功勋学习,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向科技兴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实现独创独有,抢占技术优势,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