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
深刻认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
——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贯穿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之五
■曾华锋 黄朝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就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习主席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说:“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本身,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的,所以也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资金来源、物力保障、科技支撑和人力资源。现代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价格昂贵,战争耗资巨大,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更加受制于经济力量的大小。如美国B-2隐形轰炸机造价高达20多亿美元,“福特”级航母“杰拉德·福特”号研制和建造费用更超过100亿美元。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
纵观历史,一国的强盛莫不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国家的军事实力不强,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也无从谈起。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把国家的独立自主、领土完整和经济建设视为国家的基本利益,而国防建设是保障三者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没有“两弹一星”等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就不可能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发展环境。正如习主席深刻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没有坚强的军事实力作后盾是决然不行的。”
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主席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形势下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指明了前进方向。
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放在国家总体战略中来认识和筹划。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我们的发展越快,对外部的影响和冲击就越大,受到的战略反弹力就越强。习主席强调,要“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在国防建设上,要努力缩小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防投入还是要服从这个大局。”
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历史表明,对于一个大国而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如果在发展时序上长期失衡,国家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都将受到损害。经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习主席指出,“我们要抓住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努力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
经济布局和国防布局有机结合。发展是大局,安全也是大局。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出发,经济布局和国防布局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矛盾对立面。习主席强调,“军队要服从整个的国家布局,国家布局要充分考虑国防建设。”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国防建设绝不是纯消耗性的,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不仅产生军事效益,还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的“曼哈顿”“阿波罗”计划,我国的“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壮举,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前,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竞争力、军队战斗力的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机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将习主席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实践中,就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尽量减少或降低两者矛盾和对立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支撑的能力,保持两者整体协同步调一致。一是目标一致。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和安全发展需求,确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目标,并随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二是进程同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合理确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和发展重点,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时序上保持同步发展。三是机制耦合。根据国家宏观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打破军民二元分离架构,使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技术成果、人才、资金、商品、信息等要素,能够自由地双向交流、互为补充和充分融合。
平衡发展,就是要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解决两者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一是规模适度。在总量投入上保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总体均衡,使国防投入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二是结构科学。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及其内部构成的比例关系,在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消费、投入与产出等重大结构上保持平衡。三是布局合理。正确处理战争前沿与战略后方、资源富裕区与经济发达区、金融产业活跃区与加工制造业密集区、军事斗争准备基础厚实地带与相对薄弱地带等关系,保持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合理分布组合。
兼容发展,就是要使国防建设不仅成为抵御外敌的“利剑”,而且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技术引领。遵循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高度兼容的客观规律,把军事技术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建立军民兼容的技术基础。二是产业支撑。立足国民经济基础,突出核心能力,打造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平台,构建国防产业和民用产业一体化的分工协作新格局和互动融合产业链,催生新技术、孵化新产业,带动资源要素向新型安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汇聚,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转型升级。三是人才保障。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拓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范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