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晋三(资料图)
安倍就是在这样的家族中成长,从参选众议院议员开始,就靠着右翼主张一步步登上了日本首相的宝座。在两度担任首相的日子里,安倍一直在为完成祖辈的目标而努力着,也真的办成了几件“大事”——
集体自卫权解禁了,日本重新拥有了战争权;
通过多版防卫白皮书,频频跳出来就东海、南海等问题对中国横加指责;
屡屡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目标是让日本成为能够整军备战的所谓“正常国家”……
有人说,安倍是日本最右翼的首相,但此“右”非一日之寒,而是整个家族给他的长期浸润。安倍晋三家族顽固的右翼色彩,可以说是战后整个日本政坛的底色,始终没有变化。
许多人还记得,1970年12月7日,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惊世一跪,向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真诚致歉。 79年过去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已经都是耄耋老人,他们始终无法忘却当年满眼皆是的殷红和空气中弥漫的血腥。他们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等到惨剧制造者的一声道歉,甚至哪怕是一丝悔意。在右翼思想阴魂不散,曾经奉行弱肉强食的军国主义思潮随着时代辗转却从未被彻底根除的日本,对过去的罪行说声道歉的确很难。有人说,日本恐怕是一个根本无所谓“政治错误”的国度,即使全世界都认定它所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反人类的,日本仍然可以让甲级战犯重回政坛巅峰担任首相。在这样一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认知之下,日本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纵观日本政治经济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巧合”:每当经济状况不好时,保守右翼的政客更加适合日本社会的口味。右翼政党的口号总能满足那些因经济状况恶劣而被剥夺存在感的边缘化人群的现实需要,纳粹当年就是这样蛊惑人心的。今天,响彻南京城的鸣笛声,旨在警醒国人勿忘国耻,自立自强。同时,这鸣笛声也在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走和平发展道路,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更加重要的是,这鸣笛声是在替30万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追讨正义。日本,你欠中国人民不止一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