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王道”
2016年11月15日至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召开系列会议。普京在会上高度肯定了近两年来俄国防工业综合体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武器进口替代计划所取得的成绩。普京的讲话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即大国如何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
如果说,自主是大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目标,那么创新则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手段。俄军装备发展的坎坷经历反复证明,自主创新是“王道”。2008年左右,俄军考虑到武器装备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曾一度想通过直接进口西方国家武器加快实现装备现代化。于是,他们开始购买以色列的无人机和一系列电子设备,德国的成套作战模拟训练中心,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在一切看似顺利之时,克里米亚危机爆发,这些国家纷纷中止了与俄罗斯的合同。即使德国“金属”公司已将成套作战模拟训练中心完成了95%,即使法国因违约要付出30亿美元赔偿,俄罗斯都无法得到这些装备。
痛定思痛,面对西方国家制裁和合同方违约,普京推出了武器进口替代计划,即丢掉幻想,放弃对他国的依赖,完全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为此,普京亲自担任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以加强对国防工业部门的领导,同时从法规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按计划落实武器装备生产进度。对于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创新问题,普京则从源头加以解决。首先在国防部层面设立专门负责科研创新的国防部副部长一职,领导一系列科研创新机构;其次,深入挖掘年轻人的创新潜力,利用科学连机制将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集中到部队;同时,利用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国防部创新日等活动,进一步发动全民的创新智慧。
事实证明,武器进口替代计划效果显著。2015年10月,俄军从里海发射了自主研制、刚刚列装的“口径-NK”巡航导弹,成功击中了1500多公里以外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其实,与其说是武器进口替代计划的成功,不如说再次证明了“自主创新是大国武器装备发展必由之路”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国在发展软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进程中,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对手所担心的也正是这种自主创新能力。正如俄罗斯的武器进口替代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西方制裁一样,多年以来,中国坚定地走自己的武器装备发展之路,研发并列装了一系列不逊于西方的装备,有效提升了部队战斗力。需要强调的是,自主不等于自我封闭,我们需要借鉴相关国家的有益经验,让创新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扎实。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解放军报》2016年12月02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