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历史“谜”雾:节日战争意在出奇制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许述 董小林责任编辑:康哲
2016-02-17 03:34

习主席曾多次深刻指出,人民军队要把谋打赢作为最大职责,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

节日,大都象征着团聚、祥和和美好。世界各地不同语言、肤色、信仰的人们,任谁都会期待在节日里尽享欢乐,品尝幸福。然而,放眼天下,回首历史,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节日,从未远离战争、枪炮和鲜血。

对军人来说,军旅人生中只有“两个日子”:打仗的日子和准备打仗的日子。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中国军人工作生活的重心必须是战备和研战。因为历史证明:战争从不因为节日而走开,而在节假日突然发动的战争,往往会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

丙申猴年春节已经过去,元宵佳节即将来到。让我们通过回眸这些古今中外的“节日战”,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把抓备战、谋打赢的自身能力搞过硬。

——编 者

狄青VS侬智高

1053年元宵节,

狄青渡关大败“仁慈皇帝”

北宋被称为“经济巨人,军事侏儒”,败仗连连,但名将狄青却在元宵节夜渡昆仑关,袭败广西农民起义军领袖、自称“仁慈皇帝”的侬智高,在中国古代战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需要狄青大老远从西北到西南纵越整个中国去招呼,侬智高自非等闲之辈。今天,也许没几个人知道侬智高,可放在当年,他的名字响亮到连宋朝皇帝都知道,担心得饭都吃不好,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天子为之旰食。”

一个南蛮头子凭什么这么能?

当时,广西经常被交趾(今越南)欺负,农民奋起反抗,侬智高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可惜,起义多被镇压,侬智高之父也被捉了去砍头。侬智高子承父志,接过义旗,并多次向北宋请求内附,想找个依靠对抗交趾,不料几次三番都没有结果。宋朝之“怂”,可见一斑。侬智高一怒之下,干脆自己当老板,建立“大南国”,称“仁慈皇帝”。随后,他陆续攻占了广西、广东、贵州大片土地,把宋朝的南疆折腾得地动山摇。三省官军试图镇压,但除了进一步提供宋军无能的铁证外,毫无作为。侬智高的部队势如破竹,史载:“略地千里,弄兵安行,无一能拒。”

宋仁宗赵祯被逼得甩出了手中的王牌——狄青。这个从小兵干到将军的猛人,是范仲淹赏识的“良将才”,在大西北4年间,大小25战,把西夏人杀得人仰马翻、落花流水、心惊胆战。《宋史》是这样描述的:“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按说,狄青连西夏悍兵都不在话下,拾掇南蛮草寇还不是轻松加愉快?但侬智高“智高”,广西兵悍勇,数败官军,打得宋仁宗心里没了底,即使派出狄青还不放心,担心他阴沟里翻船。因此,皇帝专门派人去提醒狄青,要他即使在吃饭睡觉的时候,也要防备敌军突袭等等。

“擒贼先擒王”,狄青决定直捣王巢,杀奔侬智高的大本营邕州(今广西南宁)。在试探性进攻中,狄青派出了先锋杨文广,正是著名的“杨家将”后人。但杨文广居然落败,还被对方活捉了去。狄青有数了,这个侬智高还真不可小觑。

要取邕州,必须先拿下其外围天险昆仑关(正是抗战时期杜聿明大败日军之处)。稍前,8000宋军曾在关前大败,宋军士气受到影响,所以狄青很谨慎。1053年元宵节前一天,狄青下了一道命令:“准备十天的粮食,全军休息十天,明天是元宵节,全军放假过节。”他遍张灯烛,连续三天大宴麾下各级军官,欢度节日。

侬智高大敌当前,当然很重视情报工作,狄青的一举一动都在其监视之中。探子回报情况后,侬智高分析,狄青身在宾州(今南宁市宾阳县),离昆仑关还有近百里路,至少得有一天的脚程,而且元宵节那几日天气很差,风雨交加,天寒地冻。他判定狄青暂时不会有什么动作,故“懈惰不为备”,打算过完节再说。

正月十八上午,侬智高得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狄青突然出现在邕州20多里外。原来,元宵节那天,狄青确实在宾州迷惑侬智高的谍报人员,正月十六入夜后则悄悄率兵夜袭昆仑关,发现居然无人防守,大喜过望,直趋邕州。狄青对诸将笑言:“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彼谓夜半风雨,吾不敢来,吾来,所以出其不意也。”

侬智高见事已至此,决定乘狄青立足未稳,与之展开决战。以往,他屡战屡胜,但这次碰到的是狄青,所以败了。战后打扫战场,发现一具皇帝穿戴的尸体,已面目全非。大伙都说,赶紧向朝廷报功,就说贼首伏诛。但狄青不同意,说不能确认,不可误报。死者是不是侬智高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以后没见侬智高再翻起什么浪了。

侬智高并非草包,而是“勇而善用兵”,若非“大意失昆仑”,被迫与狄青硬碰硬,也许不至于败得那么早那么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