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向质量效能型军队转变的方法路径
质量效能型的军队不应被动应付战争,而应向积极适应战争、进而主动设计战争转变。实现这一转变不是简单的压减数量、缩小规模,而是要立足军队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现实使命任务,充分考虑可能的后续发展,从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陈旧思维、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技术装备、制约作战能力发挥的体制机制等着手抓转变,真正推动军队改革高速高效前行。
以新思维为提质增效的策动源。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同样,在基本规律之下,每个时代的战争都遵循其特有的原则,对这些特有原则的思考、归纳、总结,必然形成触发战争形态嬗变的全新军事思维,并引发军事领域全方位的大变革。思维守旧的军队,不可能在这种变革中抢占先机,马其诺防线背后的法军、海湾战场上的伊军无不证明停留在上一场战争思维中的恶果。因此,要“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改革提质增效的核心,就是在对传统军事思维“继而不僵、破而后立”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诠释,进而实现对于军队政策法规、作战方式、训练模式、保障模式、管理方式等理论体系的全新构建。下大力拓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加快理论转化的速度,为推进我军向质量效能型军队加速转变提供科学的思维引导和系统的理论依托。
以新技术为提质增效的推力源。技术决定战术,是军事领域的一条准则,新的技术往往是军队改革甚至战争形态发展的重要推力。朱德元帅说过,有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样的仗。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想打什么样的仗就要有什么样的武器。《战争艺术》作者约米尼指出,“武器的优越可能增加战争胜利的机会,虽然武器本身并不能获得胜利,但却是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我们靠强大的精神和过硬的训练,在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以劣胜优”,这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军技术水平正在逐渐接近世界先进军队,为逐步实现“优劣平衡”直至“以优胜优”提供了条件。在军事技术开发应用上,必须“软、硬、巧”同步推进,积极发展和运用机电技术、航天遥感、深海探测等“硬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等“软技术”,组织管理、运筹应用等“巧技术”,推动武器装备体系向机械化信息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以新结构为提质增效的聚变源。钻石与石墨的成分都是碳元素,不同的结构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特性,充分说明“结构决定效能”。结构是物质和能量发挥作用的组织载体,对军队而言,结构力是人员与装备聚变为实际战斗力的决定因素。调整兵员结构是提高军队质量的基本途径,要进一步优化官兵比例,大幅提高作战单位人员比重、官兵专业化水平,变重视培养和征召高学历官兵为重视培养和征召高技能官兵,为加快我军职业化进程、提高质量效能夯实根基。对与信息化战争不相适应的落后力量要坚决做“减法”,对打赢信息化战争急需的新型作战力量要坚决做“加法”,把无人、远程打击、水下、反导、太空、网络等作战力量作为发展新重点,不断优化我军力量结构。通过持续推动各军兵种指挥、作战、保障单元的模块化、复合化、一体化,形成无缝链接的军事体系,真正具备高效的联合指挥、联合作战、联合行动能力。
(《解放军报》2016年02月1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