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准确把握向质量效能型军队转变的目标方向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的军队对于军事改革都有不同的构想与目标。我军改革同样必须基于国家利益拓展赋予军队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认真审视自身能力不相适应之处,确立起明确而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着力增强与适应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保证国家安全各项战略任务相匹配的全新能力。
灵敏的反应是首要前提。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多起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大部分直接影响或间接涉及到我国相关利益。我军行动范围已逐步扩展,任务的广泛性、突发性与复杂性远超以往任何时期。传统的指挥体制、旧有的信息模式、有限的部署能力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使命任务对我军灵敏性的要求。新的军种力量、新的领导机构、新的指挥链路、新的投送手段应势而生,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有效形成灵敏军队的三个必备条件,即强大的信息触角、高效的指挥机制、全域的机动部署。在向质量效能型军队转变的过程中,要逐步建立覆盖领土领海领空全域、辐射全球利益相关区域的侦察情报网络,构建多军种、多层级、多领域一体化联合指挥、顺畅协调的指挥控制体制,完善多手段、立体式、大运量、远程化的力量投送体系,为我军实现从域内到域外的“耳聪目明、令下即行、快速到达、有效控局”创造前提。
多样的能力是现实需求。我军从成立伊始,历史和现实就给军队赋予了多能的任务定位。新形势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我军的使命任务范畴也在不断延伸。迄今,我军参与了数十次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二十多批次舰船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与多个国家举行了多场联合军事演习与训练,并执行了大量海外撤侨、救灾、援助等行动。其中既有较小规模、低烈度行动,又有较大规模、中高烈度行动,这就意味着我军必须同步发展创新战争行动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着力打造与多样化任务相匹配的行动力量、技术装备、编制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尤其是具备较强的特种作战、远海行动、远空作战以及战略打击、战略支援等新质能力,从而有效遂行参与广泛的维和任务、常态实施的海上护航、日益增大的反恐压力、发源多向的领海领土争端以及频发突发的灾害救援等多样性任务。
“聪明”的行动是核心要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支知道从整体战略出发,将指令执行最完美、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行动成果最持久的军队,才称得上是真正高质量高效能的军队,能够为国家有效争取最大利益。换言之,质量效能型的军队应当是一支“大智慧”“有远见”的军队,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具备明确的战略指针、科学的行动指导、合理的力量运用。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说过,“明智的将军从不轻易投入战斗”,空有强大的力量,而无对行动目标的合理化确立、行动方式的最优化选择、行动力量的精确化运用以及行动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再强大的军队都可能变成被“大卫”击倒的“哥利亚”。我军在向质量效能型转变过程中,在持续强化“肌体”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头脑”的强化,必须建设稳健而高效的决策机构、成熟而理智的智囊团队和可靠而稳定的控制手段,为军队实施“聪明”行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