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绿舰队”折射美国霸权思维
近日,美国海军高调宣布,以“斯坦尼斯”号航母为核心的首支“大绿舰队”航母战斗群将开始执行作战部署任务。自2009年提出以来,“大绿舰队”构想一直由美国海军部长马伯斯亲自推动,并得到奥巴马总统的支持。究其原因,并不限于环保的光环,背后隐藏着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考量。
“9·11事件”后,美国深陷全球反恐战争泥潭,国防资源聚焦于打赢反恐、反暴乱等“低端战争”,不仅导致美军常规作战能力建设裹足不前,也拖累了美国经济,美国盟友也出现离心现象。美国亟须通过实际行动鼓舞士气,安抚盟友,刷“存在感”。100多年前,美国凭借“大白舰队”确立了世界军事强国地位。如今,美国也要通过打造“大绿舰队”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美国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带头大哥”。
从军事角度看,打造“大绿舰队”也有以能源革命推动作战方式革命,以实现美军作战能力新跃升的考虑。纵观人类海战史,从风帆到煤炭,从化石燃料到核动力,海军能源的每一次巨变都会引发海战样式的大变革。在舰载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电力推进无人自主系统等新概念武器迅速兴起的今天,能源正成为集机动、火力、防护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对于战斗力的充分释放起着关键作用。“大绿舰队”构想不仅要使用核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而且涉及采用一系列节能技术和程序,力求在能源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效率方面实现并行突破。
作为一支全球部署、全球机动、全球响应型军队,能源保障一直是美军的软肋,极大地限制了美军行动自由。伊拉克战争中,快速突进的第3机步师因燃料保障不济不得不中途休战。一旦“大绿舰队”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美军有望摆脱能源束缚。届时,美军的独立作战、连续作战和分布式作战能力将大幅提升,作战适应性将显著增强,全球力量投送能力会有实质性飞跃。
同时,这一构想有助于美军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确保军用能源安全。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以来,能源对战争的影响与日俱增。二战末期,由于缺少燃料,不可一世的德国装甲师沦为一个个固定活靶。在阿富汗战场,美军单兵日均消耗柴油22加仑,庞大的运油车队频频遇袭,美军不得不分散兵力保护运油车队,数十名海军陆战队员因此阵亡,油料保障成为美军的一大难题。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从产地到战区美军部队,一加仑汽油的价格高达400美金。“大绿舰队”构想致力于开发核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随着该构想逐步成为现实,美军获取能源的手段将大大增多,可利用能源的类型将更加丰富,进而有效降低美军对海外能源的依存度,而且便于就地取材,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