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视角看中东战局 地区强国激烈博弈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郝岩伟 华迅 师现钊责任编辑:康哲
2016-01-19 09:53

视角三

域外大国调整战略

加大介入中东力度

中东乱局的发酵,特别是恐怖势力的强势崛起,改变了原有的地区格局和安全形势。面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域外强国纷纷调整策略,积极布局,确保自身利益。

奥巴马上台后,美中东战略呈收缩之势。但近两年,随着中东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中东大变局逐渐演变成中东大乱局,地区矛盾和热点不断激化升温,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强势崛起,迫使美重新加强在中东的反恐力量,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步伐受到一定牵绊。2015年初,美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中东恐怖势力不断坐大,威胁到美地区乃至全球利益,美会继续打击中东的恐怖势力。随后,美联合盟友与伙伴国组织“国际联盟”,对“伊斯兰国”持续实施空袭行动,并通过提供顾问、培训、装备等方式加强伊拉克军队实力,以遏制“伊斯兰国”迅速扩张势头。在今年1月12日发表的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将打击“伊斯兰国”和塔利班列为美国头号外交政策重点,并呼吁国会授权军事行动。可以预见,虽然美战略重心东移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其未来对中东的关注和投入将有所回升。

进入2015年后,俄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开始变得强硬。去年9月30日开始,俄高举反恐大旗,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长达数月的空袭。除叙利亚外,俄还积极拉拢深受“伊斯兰国”危害的伊拉克以及传统盟友伊朗,以什叶派国家为依托组建反恐联盟。同时,俄还积极与以色列、埃及、沙特等中东国家展开磋商,加强与法德等欧洲国家的互动,在反恐问题上尽可能争取相关国家的理解。去年11月24日,俄一架苏-24战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被土军方击落后,俄借机加强了在地中海和叙境内的军事存在。可以说,在美国组织的“国际联盟”军事行动无果、“伊斯兰国”持续猖獗、难民危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俄动用军事力量实施空袭,既是对当前地区反恐形势的应对,又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出击,兼顾乌克兰与叙利亚“两线作战”,以此在俄美对抗中争取主动,在叙利亚问题上掌握话语权。

欧洲是中东的近邻,也是中东乱局最大的受害者之一。2015年以来,中东难民大规模涌入欧洲,使欧洲面临政治、外交、经济和宗教的多重挑战。不仅如此,随难民混入欧洲的恐怖分子更成为威胁欧洲安全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当年11月13日,巴黎遭受特大恐怖连环袭击,造成上百人死亡,使欧洲国家进一步意识到,其面临的恐怖威胁已迫在眉睫。然而,各国的行动并不一致。巴黎恐袭事件后,法国迅即派出“戴高乐”号航母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并寻求与俄美联手反恐。近一个月后,英德两国议会才通过决议,同意参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两国在参与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面临的尴尬处境——不打会陷入被动,打了则可能引来报复。事实上,英德加入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影响更多地集中于政治层面,而非军事层面,特别是在配合空袭的地面攻势方面,各方都未有相关打算。

有分析将中东局势比作一个连环套,最外环是域外大国,中环为地区强国,内环为各国内部宗教派别和部族势力,各环之间因着能源、地缘、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展望中东地区的未来局势,虽然离不开军事因素,但也远非军事角力所能解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