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标准军民融合 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梁丽涛责任编辑:全云
2015-10-04 09:34

二、把握正确方向

标准化是个横切面,军民融合到哪,军民标准的问题就同步到哪,所以推进标准军民融合也是盘大棋,必须结合实际,把握正确方向。

标准军民融合,最常提及的例子是1994年美军标改革。1994年,美国国防部为扩大武器装备采办对民品的采购,以标准为手段进行了一场改革。改革主要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武器装备采办优先采用民标,即只有证明没有适用民标的情况,才能使用和制定军标;二是淘汰非军专用与不利于民品采购的军标,如零部件标准,转为采用或制定相应民标。改革促进大量先进民用技术与通用产品应用于武器装备,不仅直接降低了武器装备采办费用、提高了维修性保障性,而且加速了武器装备向联合作战能力的跨越,同时也促动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取得显著军事和经济效益。

美军采用民标与淘汰不合时宜军标的做法,对我们推进标准军民融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因为美军标改革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美国军民科技同样发达、产品质量都有保证,因而有充足的民标满足军事需求;二是美国各类标准协会都有军方和军工企业深度参与,标准军民通用性好,对军方需求的响应速度快。即便如此,美军后来也意识到,过分强调优先使用民标造成了武器装备质量下降与研制风险增大。我国科技、工业水平总体还不发达,标准管理模式也与美国截然不同,贸然采取国防军队建设绝对优先采用民标的政策,恐难以保证军方对性能质量与技术自主可控的严格要求,也很有可能会对民标形成“拔苗助长”效应,扰乱民品研发生产与市场秩序。因而我们比较适宜的是,在国防军队建设积极采用民标的基本原则下,逐步调整军标体系向核心军事技术与产品集中,优化民标体系向军民通用以及更加先进优质升级。

推进标准军民融合,重点是要形成军民通用的标准体系。但讲军民通用标准并不是说要在现有的军标和民标之外再建立一类新的标准,它只是对能够满足军事需求的民标和可以向民品开放、转化的军标的统称,因而推进标准军民融合,建设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关键是要通过调整优化军民标准体系,促进军民标准需求融合、技术融合、体系融合来实现。

总而言之,标准军民融合是发展的必然,但不是并集或交集的简单逻辑,而应以共同的使命价值观和统一的规划布局,通过现有适用民标采用、非专用军标转化以及民标制定积极考虑军事需求、军标应用积极进行产业化推广等多种手段配合,使军民标准体系尽快形成既相互开放、相互兼容又各自统一协调、先进完善的格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