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敌,绥靖主义者被无情嘲弄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作者:舒健责任编辑:刘航
2015-10-02 17:23

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公夫有段客观描述

谁对日本失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如何正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如何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仍是中国学术界,也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于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作用问题上,不仅要看到中国抗战消耗了日本的人力,更要看到中国抗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日本的《昭和财政史》中记载,自1941年开始至1945年之间,投入中国战场的军费占该期间军费支出的57%,而太平洋战场合计为25%。《日本陆军史》这样说:“进入昭和十六年(1941年)后,国民仍在苦难中度日。完全看不见解决“中国事变”的曙光,把人民生活必需品转为军需之用,民用的几乎都是代用品。锅子和煤气灶是陶制的,汽车的开动由木炭与柴火代替汽油。”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来说,大力消耗其物力、财力是对其侵略行为致命的打击,是迫使其最终走向灭亡的有效手段。

关于中国抗战打破日军南进战略问题上,不仅要看到“迟滞”日军南进步伐,更要看到“加速”其灭亡的意义。通常有所谓中国抗战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步伐的说法,其实“迟滞”一词,并未揭示这一问题的战略实质。“南进”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战略的一部分,但其前提是首先要解决中国问题。由于中国军民英勇御敌,日军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脱身,所以延缓了“南进”的步伐,为盟军作好战争准备赢得了时间。此后,随着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消耗与日俱增,国内各种资源枯竭,为了掠夺南洋各国的丰富资源,继续侵略战争,日本只好铤而走险,提前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抗战对于日军南进的影响,在前期叫“迟滞”,而后期应该叫“迫其铤而走险”,使日军以赌徒心态,通过扩大战争的方式,试图破解其难于承受的持久僵局。日军困兽犹斗地扩大战争,进一步造成了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由此形成恶行循环直至灭亡。

关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问题上,不仅要看到“坚持”的被动性,更要看到“坚持”的主动性。抗战初期,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这种抗战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被迫的。随着日军陷入中国战场不能自拔以后,日本法西斯政府频繁进行了对中国的诱降活动,以获得喘息之机。特别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初败陷入困境之际,竟然提出如果与中国媾和成功,日本不仅将撤退在华全部军队,还将放弃辛丑条约所规定的驻兵权。这个诱惑不能说不大。但是,中国人民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出发,没有因一时一己的私利而放弃抗战。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为世界人民树立了坚持正义,在法西斯面前决不妥协的光辉典范。

当谈到日本究竟败于哪个国家时,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公夫曾客观地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归根到底两句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