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敌,绥靖主义者被无情嘲弄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作者:舒健责任编辑:刘航
2015-10-02 17:2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争为后人留下的精神、经验、教训等诸多历史遗产,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和积淀,愈加清晰而厚重。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永远的纪念,永远的追思,永远的激励。

1945年,我军从日军手里解放张家口。

中国不自辱,哪国能辱之

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中国不自辱,哪国能辱之?”这句话道出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真谛。

甲午战争时期,日军登陆辽东半岛,中日间已开战数月,当地百姓却全然不知入侵国土的敌人是谁、从哪里来、来做什么。面对这样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国很多人仍是麻木不仁的旁观者。

封闭落后、逆来顺受、一盘散沙的状况,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致命弱点。20世纪初,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曾说,中国已不是沉睡的雄狮,而是只“断了气且四肢已经冰冷的老狮子”。日本文学家司马辽太郎也宣扬,中国“既然死了,腐烂的肉体当然就应被分食”。

真正能够挽救中国人的,只能是觉醒的中国人自己。

在西方列强尤其是日本的冲击下,中华民族逐渐觉醒。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设立本会目的“专为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先声。《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严复在《救亡决论》里提出要“救亡”。从某种程度上看,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对国民性进行检讨、改造以及民众觉醒、奋进的历史。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国内国外,众多炎黄子孙都投入了这场捍卫民族生存的抗争中。南洋华侨为支援祖国抗战进行募捐,演出了《光辉海宇》,剧中说:“历代祖宗开拓了广大的疆场,流着血汗辟植了这一大片广袤的田园,怎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断送?”那时的女文学家,笔下没有寂寞怀春,没有无病呻吟,都是“以笔代枪”的文字:“我不愿意寂寞、憔悴和孤单,但是我愿意你用你的肩和臂膀,负起祖国的患难,我们的村子里没有胜利的歌声,我不愿意你生还。”

抗日战争最后能够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整个民族的觉醒。日本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无视中华民族逐渐觉醒这一重大变化。抗战爆发前,在日本侵略者的眼中,中国是“一个不可能统一的分裂的弱国,日本只要表明一下强硬态度,中国立即就会屈服”。但是,掀起全民族抗战浪潮的中国,完全改变了日本对中国的看法。1940年,日本天皇说:“支那的强硬出乎意料,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1941年1月9日,天皇再次吐露内心之言:“日本轻视支那,应该尽快停止战争,奋发10年增强国力。”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是一个久经风浪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文明和历史唯一没有中断的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觉醒了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我们有理由说,除非我们自己折腾、自我颠覆,没有任何外来力量能够阻挠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