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二字,“弘”强调的是志向远大,“毅”则强调了坚忍不拔精神。这告诉我们,目标一旦确立,就要百折不挠、万难不辞,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只有把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付诸行动,才能既“弘”且“毅”,树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奋斗不可缺“弘毅”精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论语·泰伯》中记载的曾子的话。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并品格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行程遥远。将实现“仁”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不是责任重大吗?终生奋斗,到死方止,这不是行程遥远吗?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会议代表的信中曾引用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并强调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代的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下这样宏大的志向,把青春融汇到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中,我们就能登高望远,胸怀开阔,激发起用之不竭的动力。而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只看到鼻子尖底的那点事,整天陷在患得患失的盘算之中,就会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像失群的孤雁,找不到归属感,最终难免迷失方向,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革命前辈唱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进行曲,今天,历史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上,我们理当交出无愧于前人的答卷。
“弘毅”二字,“弘”强调的是志向远大,“毅”则强调了坚忍不拔精神。这告诉我们,目标一旦确立,就要百折不挠、万难不辞,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文天祥被关在敌人地牢里,终日处在污浊秽气的围裹之中,却胸中涤荡浩然之气,写出了震撼千古的《正气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也不能贪图轻巧、拈轻避重,而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必须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作为军人,肩负着“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庄严使命,能打仗、打胜仗是我们的根本职责。只有把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付诸行动,才能既“弘”且“毅”,树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大事业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雄心壮志离不开一个个具体行动支持。先哲孔子小时候家境不好,不得不为了生活做许多粗活。他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后来名气很大的时候,他还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他驭马赶车的本领也不错,事无巨细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应付裕如。而那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人,则总是受到人们的揶揄与嘲讽。东汉陈蕃受到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发问就典型地说明,胸有大志固然不错,但如果拒绝做细琐鄙事,则成了徒托空言、大话欺世,那是行不通的。我军著名词作家闫肃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座右铭,不久前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必须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往前走,千万不要指望‘一锄头挖出个金娃娃’。一旦确定了干什么,你就要学会‘扎猛子’,不能浮在面上,要往根深蒂固去做,这样子才会开花结果。”这是饱经沧桑的85岁老人总结出的金玉良言,值得我们记取并坚持“学而时习之”。
(作者单位:武警山东边防总队)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29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