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树好“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需要重塑“一块砖”精神。
一块砖头,大千世界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高楼大厦,离不开一砖一瓦的支撑;平坦的道路,离不开一砖一石的铺垫。如果把党和军队事业喻为宏伟的建筑,那么,千千万万块砖石就是它的基础。没有默默无闻的牺牲,没有甘做铺路石的奉献,宏伟的大厦是必然建立不起来的。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疆,打起背包就出发……”曾经唱出了一代军人的心声。“如果党让我去烧炭,我就做张思德;如果党让我去堵枪眼,我就做黄继光……”曾经树立起一个时代革命军人最鲜明的样子。全国解放后,成千上万驰骋疆场的军人,服从国家建设需要,脱下浸染着征尘与鲜血的战袍。上世纪50年代初,接到中央决定18军进藏的命令,军长张国华坚定地回答:“一切听从党安排。”进藏先遣连党代表李狄三留下遗言:“共产党员就是党让干啥就干啥,在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正是无数这样把自己当作“一块砖”的革命军人,铺平了前进道路上的沟沟坎坎,支撑起国家发展的宏伟大厦。
时代变了,环境换了,你是否甘做“革命的一块砖”?面对这一考问,绝大多数官兵认识明确、态度坚决。但也有少数人对“砖”的概念模糊了、认识错位了。有的只想做塔尖而不愿做“砖石”,搬不开、挪不动,不大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矛盾多的岗位去;有的一事当前,先替个人打算,动辄讲条件、讲价钱,不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还有的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守摊子、混日子,在职不尽职、为官不作为,等等。这些问题,影响形象、毁坏声誉,与军人应有的样子格格不入。
任何一个人,都经常会遇到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需要与国家需要、个人选择与党的选择的矛盾。关键时候如何取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党性和觉悟。对此,科学家钱伟长的回答是:“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当年以国文、历史满分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数理化、英文,一共只考了25分。但为了抗日需要,他毅然弃文从理,学习飞机大炮制造技术。对于新一代革命军人而言,更应该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需要服从国家需要,个人选择服从党的选择,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党的决定。
强军兴军加速推进,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必然会面临利益关系的调整。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发扬“一块砖”精神,自觉站在改革全局的高度,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关系调整,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但对于革命军人来说,不论什么样的选择,党的需要始终是第一选择。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23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