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寻找未知的自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蒋朝忠责任编辑:康哲
2015-09-06 09:51

前不久,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中寄语青年人要学会“寻找远方的自己,开创圈外的生命”。余秋雨先生的演讲让人颇受启发,远方的自己其实也就是未知的自己。那么,如何“逃离”正在不断耗费我们生命和时间的不必要的社交圈、朋友圈、名利圈,去追寻远方那个未知的自己?阅读,应该是最好的方式。

在阅读中寻找未知的自己,鲁迅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楷模。鲁迅早年立志从医,后弃医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并在文艺批评、文学史研究等领域也多有建树。鲁迅从小就十分热爱读书,并且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在没钱买书的时候,他学习古人借书来抄。还在小时候,他就抄了许多关于草木虫鱼之类的读物。后来在南京读书时,又抄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在仙台医学院,他刻苦研读了许多医学书籍,小说《狂人日记》正是因为他有相关的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我们才觉得狂人的形象真实可信。可以说,鲁迅先生正是靠丰富的阅读作为人生的铺垫,厚积薄发,实现了从一名优秀医学生到文学家的嬗变,在不断的阅读与写作中找寻到了未知的自己。

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他把阅读当成了人生最基本的生命需求。造烛求明,读书求理,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阅读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汲取知识还是明就事理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让人生在有限的长度内变得宽广辽远,波澜壮阔。

阅读可以洗涤我们的灵魂,刷新我们的精神高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阅读中认识全新的自我,在获取知识和力量的同时对自己、对人生充满信心,不断挖掘并释放自己的潜能,超越现在的自我,追寻远方未知的自己。静心阅读中,我们可以与高尚人物进行灵魂对话,更能触摸到比现实世界更深邃辽远的广阔空间。这个空间里既有已知的历史时空,也涵括古今中外的历代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精神世界。这又是一个令真正阅读者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旅程,经过这样的旅程,我们的视野和人生格局又必然会得到更大提升。

毛泽东一生嗜书。1912年秋,他离开湖南省立一中后到湖南图书馆进行他的阅读生活。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先后研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卢梭的《民约论》等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代表性著作。后来,他又来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助理员,更是珍惜分秒的时间,研读各种介绍新学说的报章、杂志和书籍,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知识。即便是在延安的窑洞中,既要指挥作战又要处理公务,他依然常常手不释卷,秉烛夜读,并写下了许多读书笔记。正是因为广泛而长期的阅读,毛泽东既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阅读都必然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灵魂时时焕然一新,使我们能够在生命旅程中不断寻找和发现未知的自己。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05日 07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