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战后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日本内阁正式通过了备受关注的“安倍谈话”。笔者认为,从“谈话”文本上看,尽管使用的语境暧昧,但“侵略”、“殖民统治”、“反省”、“道歉”等四个关键词仍被写入其中,在字面上部分地实现了对“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的延续。但不能不看到,“安倍谈话”是欠缺诚意的“反省”,在诸多重要表述上存在问题。
究其根源,“谈话”是日本国内外各方力量反复磨合的产物,亦是安倍政府“机会主义”的选择结果,重在从侧面为当前最为棘手的安保政策扫除障碍,以更快实现“摆脱战后体制”的目标定位。对待“安倍谈话”,与听其“怎么说”相比,更重要的是看未来日本“怎么做”。
“安倍谈话”是欠缺诚意的“反省”
20年前日本政府通过的“村山谈话”中,明确记载因为“国策错误”,日本在战前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因此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再看“安倍谈话”,使用的措辞是“事变、侵略、战争。我们再也不应该用任何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我国对在那场战争中的行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加害者主体与受害者主体是谁?并未加以明确。在表达道歉之意时,还采用了转述的笔法和模糊的语言。
此外,正如日本国内舆论所说,尽管“安倍谈话”否定了作为解决国际纷争手段的“侵略”,但并没有写明在中国等地的行为是侵略,而是使用“苦难历史”一笔带过。
“谈话”诸多重要表述存在问题
其一,“谈话”大打“悲情牌”,用悲情感染日本国民以转移受害者主体位置,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亦难令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邻国满意。
其二,在表明“悔悟”的同时,“谈话”同时又意图为迄今为止的“道歉”打上休止符,强调“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持续道歉的宿命”。这一表述为安倍宣称的日本要“摆脱战后体制”埋下伏笔。
其三,对中、韩等国关注的慰安妇问题,“谈话”将之模糊为“众多女性”,相较1993年日本政府发表的有关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的“河野谈话”退步不少。在“河野谈话”中,明确日军存在大规模强征慰安妇的事实,对“向来自所有地方的被称之为随军慰安妇的女性们表示诚挚的道歉和反省”。
其四,“谈话”称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日俄战争鼓舞了“许多处在殖民统治之下的亚洲和非洲的人们”。这一表述,极力营造日俄战争的所谓世界意义,而掩盖了两大帝国在我国国土上进行的侵略之争、权益之争的事实。
其五,“谈话”将台湾混入主权国家之中,原话表述为“我们将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韩国、中国等亚洲邻居人民走过的苦难历史铭刻在心”,这是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