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培训改革重在解放“教学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叶钦卿责任编辑:康哲
2015-06-09 04:22

信息化浪潮激荡之下,军事斗争准备日益推进。反观一些院校的改革,却仍旧停留在课程增减、标准调整、内容翻新、手段变换等肤浅层面。教学管理还停留在粗放漫灌的低水平层次,教学工具的运用还滞留在“前”信息化时代。教学领域不论在“生产工具”还是“生产关系”层面,都难见根本性的改进,教学力的解放无从谈起。面对水涨船高的人才培养需求,“腿软”的院校越来越难以跟上军事斗争的步伐,“牵引”最终只会退化成“拉扯”。唯有深刻变革教育教学方式,解放和发展“教学力”,才能真正摆脱这种被动尴尬的局面。

转变教学理念,向“精确”要教学力。当前,院校教学粗放随意的现象不仅随处可见,有时甚至还会披上“个人创作”“主观发挥”的外衣四处招摇。教学中,学员学习的需求、基础、态度、效果如何,只是大而化之概略了解;教员教学的方式、方法、程度、手段怎样,更是依靠经验随意增减。教学管控没有精度,低效的“饱和轰炸”大行其道;教学活动没有规范,左右上下的对接更是无从谈起。改变这种状况,要探索精确可控的教学管理路径。院校培训面临人员增多、周期缩短、更新加快的沉重压力,以往粗放低效的教学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观念,从切实掌握学员的动态精确数据入手,探索课堂动态响应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上每一发“炮弹”命中率的提高,将低效的地毯轰炸升级成集约精确打击,将教学改革引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纠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扎实做好教学“工序”标准化的艰苦工作,通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的精确规范,确立科学、规范的教学标准基础,克服教学活动主观随意性过大问题。

改组教学形式,向“联合”要教学力。“联合制胜”观念业已深入人心,但教员间的分工和协作仍在低水平徘徊——教员独自承担和包办从备课直到评价的完整教学流程,与流程外的分工和配合仅仅停留在自发、偶然和局部状态。这种小农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已不适应当前教学内容高速滚动更新、教学实战化要求日益高涨的实际情况。应打破“闭环”教学流程,通过纵向分工提高教学效率。在对教学流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流水线式的任务分配,将原来由一人包揽的完整工序拆散“发包”,通过更细致的分工来提高每一道“工序”的效率;拓展“异质”教学团队,借助横向协作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吸收接纳各类教辅、教保、教技、教管人员组成完整教学团队,将过去一人包揽所有角色的“单口相声”模式,转换为教员主导、团队配合的“导演”模式,营造出高度近似实战的教学训练环境,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

更新教管工具,向“信息”要教学力。教管工具,是院校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其对教学力的作用,用武器装备之于战斗力来形容并不为过。然而当前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工具的使用上,还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轻用的问题。软件方面,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搜索引擎、办公系统烟囱林立、互不兼容,信息流动受限;使用方面,教学运行积累下来的大量文档、音视频、图像资料,仅经过简单的“电子化”处理后便被打入硬盘、服务器的“冷宫”。改变这种状况,应优化网络架构,让信息无缝流通起来;参照和借鉴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模式,搭建一个横跨院校所有部门、纵贯整个教学实施流程的一体化教学平台,提升信息流运行的速度,提升教学效率。要深入挖掘数据,让信息自主涌现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决策优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