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有位叫冯异的将军,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为人却谦逊低调。每当行军休息时,诸将军常坐在一起为功劳大小争得面红耳赤,冯异则远远地躲在大树底下,从不参与其中,人称“大树将军”。年终岁尾,又到评功评奖时,“大树将军”这种建功不贪功、有功不居功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学习。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大千世界,争乃常态。朱德元帅曾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常怀建功立业之志、常存崇尚荣誉之心,是官兵的革命追求。作为组织,在评功评先中,自然应该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但是,对每名官兵来说,奖励的名额毕竟有限,不可能人人如愿。我们既提倡通过“争”来激发活力,创造出色业绩,也提倡“大树将军”那样的“让”来弘扬美德,营造纯洁和谐,从而争出战斗力,评出先进性。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装甲兵司令员的许光达,获悉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后,“高兴之余,惶惶难安”,专门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毛泽东对此感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的明镜啊!”在争与让的问题上,许多革命先辈当争则争,当让则让,表现出崇高的境界和无私的胸怀,就是因为他们深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理。
平时要争,评时需让,而不能平时不争评时争。平时争,争来的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争出的是事业勃兴、风清气正。评时争,争出的是怨气而不是正气和气,争来的是阻力而不是合力动力。干事创业当然要力争上游,但不能只盯着立功受奖。立功受奖是奋斗后的瓜熟蒂落,而不应该是奋斗的根本目的。如果一个人把立功受奖作为奋斗的唯一动力,那么他的追求就十分有限,前行的脚步势必会被虚名浮利所累,也不可能收获真正的荣誉。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都不能向组织讨价还价,更不能稍不如意,便发牢骚、讲怪话,甚至摔耙子、撂挑子。陈云同志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一文中指出:工作做出成绩时,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评功评奖是一次考试,愿每名官兵都考出好成绩。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军分区)
(《解放军报》2014年12月2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