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强军论坛(观点)>>正文

野战文化是强军兴军的助推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沈海荣责任编辑:吴昊2014-12-14 04:15

野战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部队驻训演习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常态化,文化服务和保障日益艰巨繁重。加强野战文化建设,促进先进军事文化滋养基层,对于提高军队软实力、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者

准确把握野战文化建设方向

野战文化建设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更加鲜明地彰显军事文化的战斗属性,更有力地发挥文化工作的服务保障功能,把准建设的正确方向。紧贴形势发展,突出时代性。野战文化建设是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野战文化建设必须着眼提升战斗力,运用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强烈感召力的文化要素来开展工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突出野战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切实增强文化熏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贴使命任务,突出战斗性。野战文化首先是战斗文化,战斗性是灵魂,必须强调“战”味、突显“兵”味。加强野战文化建设,必须聚焦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提高核心军事能力这个根本着眼点,把战斗文化元素融入各个方面,为野战文化烙上“实战”的烙印。紧贴官兵需求,突出实用性。组织开展野战文化活动,必须紧盯部队需要、官兵需求,实现野战文化实用价值最大化。注重形式服务于内容,针对野外训练节奏快、标准高、任务重,容易造成官兵心理压力大、思想情绪不稳定等现实情况,增设心理服务以及科学教育等内容,由以往“休闲娱乐”向“心理疏导”转变,“灌输式教育”向“自主性学习”转变。注重将野战文化向官兵岗位成才贴近,向战备训练延伸,向学历教育聚焦,引导官兵不断锻造打赢能力。紧贴野战特点,突出便捷性。加强野战文化建设应努力实现野战文化向便捷性拓展延伸,装备应向车载式、组装式、折叠式、背负式方向发展,文化内容应具有即兴开展、就地取材、军地共享的灵活性,使之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 

合理明晰野战文化建设思路

当前,应当在把握好野战文化建设方向的前提下,厘清野战文化建设中几个重要关系。兼顾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野战文化的“硬件”与“软件”不仅涉及如何建设野战文化的具体范围、内容,还涉及如何利用有效的建设方法、手段。要兼顾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注重两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依托上级配备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打造体系化的野战文化装备,将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微元素文化融入野战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旅团、营连野战文化装备系列,做到硬件要“硬”。另一方面要重视加强“软件”建设,通过更新野战文化的“软件”,逐步形成活力十足、自主创新的骨干队伍,形成一系列的文化“软实力”,给予新时期官兵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处理好“常规”与“特殊”的关系。从外部看,野战文化既包括常规的基层文化建设,又因场地条件等原因具有特殊性。从内部看,不同军兵种单位的野战文化又与普遍的野战文化存在常规与特殊的关系。因而,在不同类型单位开展野战文化既有共性要求,也要有个性表达。贯彻野战文化发展理念和总体要求,应当根据不同单位类型、使命任务、保障需求等,研究制订野战文化工作方案。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任何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传承、变革、创新发展的。继往方可开来,创新才能进步。要防止两个片面:一是片面追求创新忽略传统,要充分发挥驻地革命旧址、区域革命文化等红色资源,给予官兵以精神上的武装;二是片面吸收借鉴外军发展成果,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促进我军优势资源更好适应全球化趋势。统筹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现代战争具有不确定性,给野战文化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统筹平时与战时要细分战前、战时的各个环节以及转换阶段,如训练小间隙、野外小休息等,制订不同的文化活动方案,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组织旅团、营连、班排针对任务特点开展文化活动,因地制宜、因时而动,让野战文化全维度、全过程展开。 

努力开拓野战文化建设途径

注重氛围营造,优化野外驻地环境建设,立足现有条件,就地取材,按照“战斗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营区、室内、训练场环境,搞好野战文化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的野战文化氛围。要开发优势资源,开设学习课堂,组织参观当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浓厚文化氛围。要注重典型激励,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教育启迪,通过组织宣传仪式,更好地帮助官兵深刻认知、自觉践行野战文化。要着眼常态性,健全制度保障。野战文化建设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用制度来约束,靠机制来保障。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要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将野战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纳入部队规划,细化《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定》中相关内容,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要建立检查考评制度,把野战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纳入单位“双争”考评,定期检查讲评,定期分析形势,及时解决问题,促进野战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要着眼军兵种特点,打造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野战文化辐射的一个亮点,是衡量野战文化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努力打造富有军兵种部队特点的品牌文化,是建设高标准野战文化的迫切需要。要整合文化资源,善于在不同类型部队中挖掘野战文化独特的优势,提炼出本部队的文化精神,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发展。要增强品牌文化的内涵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紧盯形势任务要求,善于挖掘典型人物事例来彰显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培育出具有时代内涵的品牌文化,凝聚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要着眼多元化,拓展文化载体。针对部队野外驻训、演习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等实际,注重从多元化入手,丰富文化载体形式。在活动载体方面,围绕现有的艺术宣传、体育竞赛、晚会庆典等,拓展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在涉外军事行动中,加强文化交流,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在媒介载体方面,既要利用传统电子和纸质媒介,又要重视研究拓展新媒体的使用,如战地博客、战地交互式学习课程等。在设施载体方面,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结合,着力打造车载化野战文化车厢、箱组化野战文化器材、成体系的野战文化设施,实施配置小型化、便携化,努力让文化“流动”起来,跟着部队走、伴着兵车行。

(《解放军报》2014年12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