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情感难量化
机器人能成为“闺蜜”吗?
2月23日,台湾金门航空站宣布,将有一位情感机器人Pepper,加入航站服务团队,担任航站导览员,迎接旅客。
“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拥有任何情感,而在于机器实现智能时怎么能够没有情感?”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说过。
人类情感很难量化,情感机器人则迎难而上。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量化成机器可理解、可表达的数据或数值,机器人的“情感”即由此而来。
人们确定能抵御得了来自“读心术”的诱惑么?当机器人具有了意识和情感,它就是“人”了吗?什么是“情感分析”?机器人如何学习“情感计算”?
情感机器人从何而来?
随着国内人工智能水平日益突飞猛进,阿里云研制的人工智能程序小Ai,去年已经可以预测《我是歌手》总冠军。
“阿尔法狗没有办法深入人的生活当中,因为平常人们用不到阿尔法狗的技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实际转化为人的生活可以享受得到的,可以时时帮助人们的产品。”前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说。
实际上,像人类一样拥有丰富情感的机器人,一经推出便受到热捧。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可以与人交流的情感机器人Pepper去年年初在网上开售,售价19.8万日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首批1000台一分钟内即告售罄。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莎琳德·皮卡德提出了“情感计算”概念,先从生理学角度,检测人体的各种心理参数,如心跳、脉搏、脑电波等,据此计算人的情感状态;再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并处理环境信息,并据此计算机器人所处的情感状态。目前的情感分析研究可归纳为:情感资源构建、情感元素抽取、情感分类及情感分析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机器里没有人体大脑中的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这样主司情绪功能的部件,因此注定了机器的情绪识别与人类截然不同,不可能要求计算机在识别的过程中发生真实的情绪体验。但是,机器有人类不具有的优势,比如飞快的运算速度,比如通过万物联网获得全方位数据。
和击败了李世乭的阿尔法狗不一样,会读情绪的机器学习算法依靠的是有监督的学习,处理的是回归和分类问题。“我们需要喂给机器很多很多组标注好的数据,告诉它当哪些单元变化,就说明某某有情绪,机器消化了这些组数据之后会吐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可以套用到其他表情、声音或者姿势的变化中。”业内专家解释了“有监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