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昭示和启迪,以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盛夏到金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组织6支采访小分队和本报记者一起,深入到祖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走进一个个国门口岸、海关空港、边防哨所、边境城镇,通过国门这扇窗口现地感受祖国边海防的沧桑巨变,现场记录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时代风采,实地见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实践带来的繁荣与稳定。
从今天起,《解放军报》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国门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国门看沧桑巨变
■新华社记者 李学勇 陶德言 李宣良 解放军报记者 罗 铮
如果要在祖国的版图上,寻找出能够激起全民族共同记忆和深沉情感的标志性地点,那么,国门无疑是其中之一。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坐标,行进在祖国的座座国门,感受祖国边防的沧桑巨变,自豪感油然而生。
国门见证:落后必然挨打,开放才能发展
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国门是一道独特的景观。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仰望这些威严矗立的国门时,人们不由得会产生这样的感叹。
历史悠悠,沧海桑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满清王朝的大门。此后100多年间,陆上国门破碎,海上门户洞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命运彻底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逐步建设起强大的国防,国门彻底告别有门无防的历史。
历史大潮,奔涌向前。1978年,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国门,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在百年口岸满洲里,满载着货物和旅客的国际列车从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国门下驶过。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紧张对峙的前沿。如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我国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