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气息丨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宝忠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15 01:04

根据小平同志的倡议,经实地考察和认真研究,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地办特区,开始时叫“出口特区”,后改为“经济特区”。到1984年,特区建设已经进行4年了,伴随着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竟经济特区该不该办?怎么办?小平同志心里比谁都急于想知道。

坐在南下的列车上,我看到小平同志一边抽着烟,一边久久地看着窗外,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1月24日中午,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以及时任广东省委领导的陪同下,在深圳下车。

当天下午,年近八旬的小平同志不顾旅途疲劳,会见了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以及其他领导成员。他首先对大家说:“建设经济特区是中央决定的,这次要来看看深圳特区建设得怎么样。”

深圳的领导汇报完,大家都渴望聆听首长的指示,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然而小平同志却说:“你们讲,我听。”大家又做了详细的补充汇报,小平同志始终在注意听,没有表态。

下午4点多,首长一行听完了汇报就坐上大巴车,来到一个工地上。工地上载重卡车川流不息,大吊车伸着长臂,伴着挖土机、推土机轰轰隆隆的声响和工人们的劳动号子,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景象。

远处,有6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大部分正在建设中。看着高高低低的一片楼群,小平同志的脸上显出兴奋的神情。当听说正在施工中的世贸大楼三天就能盖一层时,小平同志笑了,随口说了一句:“这就是深圳速度。”

1月25、26日两天,小平同志先后考察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深圳工贸中心、渔民新村、蛇口工业区和中外合资的华益铝材厂等地。

在渔民新村,当听说全村平均月收入可达430多元时,小平同志高兴地说:“比我的工资还高呢!全国要像这样还得一百年。”

在深圳将近两天的时间里,小平同志马不停蹄地视察了六七个单位,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

1月26日下午,小平同志从蛇口坐上军舰前往珠海考察。在珠海一共停留了两天半的时间,29日下午便去了广州。

29日下午,在准备离开珠海之前,邓小平为珠海题了词。深圳那边询问的电话在第一时间打到了我和孙勇这里,询问“为什么没给我们深圳题词呢?”

与此同时,深圳市领导决定派接待处处长张荣同志直达广州,当面请求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

当小平同志下榻广州珠岛宾馆时,时间已是阴历大年二十九了。大年三十早晨,小平同志领着小外孙散步回到房间,眼前的桌子上笔墨纸砚都已摆好,就像在珠海一样。

张荣急忙把事前准备好的纸条递上来,只见上面写着:深圳特区好;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特区办得更好等等。小平同志拿起笔,慢慢蘸了蘸墨就开始写了。

提笔落字,一气呵成:“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书写日期的时候,小平同志手中的笔没有丝毫停留,顺畅地写上了“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要知道,当天可是2月1日。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但那流畅的笔锋和圆润的字体分明已经告诉人们:原来小平同志早已心中有数,他老人家对深圳工作不只是满意,而是非常满意。

张荣捧起这幅题词时,手都有点颤抖,他只说了一句“谢谢首长”,就兴奋地拿着墨迹未干的题词奔出门外。他知道,两天来深圳的领导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现在他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各位领导同志,告诉深圳人民。

拿起电话,张荣气喘吁吁地报告:“题了,题了,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

电话那边急切地问:“题的什么?快说,快说啊!”

张荣大声地念道:“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张荣特意把“一月二十六日”念得重些、慢些。深圳人收到了最最珍贵的新年礼物,并为这个题词、为落款的这个时间深深地感动了。那天,整个深圳沸腾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除夕啊!

深圳是小平同志考察的第一站,尽管他对深圳的经济建设是满意的,但是建设“经济特区”的路子是不是正确,小平同志需要进一步的考察。所以,也可以把对珠海的考察和肯定看作是小平同志对深圳经验的进一步证实和认可。因为深圳毕竟是几个“经济特区”中最有说服力的“试验区”,而对“试验区”的评价,就等于对“经济特区”这一政策的评价,那就要有足够的佐证。在这一点上,我丝毫不感觉到奇怪,因为这是首长一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