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

来源:光明网作者:黄相怀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8-14 15:42

无论承认与否,意识形态都具有泛在性的特征。从人们的衣食住用行,到政权政党政府政策,都有可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那么,怎么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鉴别力呢?

一、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

在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意识形态问题就是高度政治性问题,因此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所以要讲政治,要善于讲政治,要勇于讲政治。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员身份是第一身份,政治是第一位的。

二、把握一条基本原则

既然意识形态是一个高度政治性的工作,那么政治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为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我们自己的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我们自己的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分清敌我,并不是要四面树敌,而实际上要求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破立并举,重在建设。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性定调,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一点,主要是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体现出了在根本问题上的政治清醒和战略定力。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从实践、理论、民族、时代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再次,强调在当今中国整体转型升级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同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做坚决斗争,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必须同各种挑战、困难、风险做艰苦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从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上,既表达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又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应具备的精神状态。

最后,强调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的进程中,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今天,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自信的客观基础,但一些人却在主观上,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缺乏自信。这既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也与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有关。正是针对一些人在主观上缺乏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实质,就是要坚守我们的心理防线、精神防线和思想防线。这里讲的自信,其内涵主要包括心理上的信心和坚守、精神上的信仰和定力。方法论上,在进行纵向比较时不能狂妄自大,要多学习别国的长处;在进行横向比较时不能妄自菲薄,要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

三、心里装着几把尺子

第一把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把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就没底;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变色;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质;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所以,对于有些意识形态问题实在猜不透,悟不透,看不透,不妨首先拿这四把尺子量一量,到底有利于这四把尺子,还是有害于这四把尺子。如果有利于这四把尺子,那么这个事大体上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有害于这四把尺子,那么就要多想一想,要提高警惕。

(摘编自黄相怀《做一个思想清醒的人——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标题为编者所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