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党和红军为什么能赢得长征的胜利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秋 野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24 16:31

第三,党和红军为什么能在长征中向死而生、前赴后继?

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的红军出发时有8万6千人,经过血战湘江,只剩下了3万多人。数万将士血洒湘江两岸,当地老百姓流传着两句话:“3年不喝湘江水,5年不吃湘江鱼”。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长征总共损失了10余万人。那么多人慷慨赴死,不怕牺牲,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红军将士以革命的英雄主义谱写出壮丽的史诗。

有人说,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理所应当,那些年轻的红军战士,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坚定?江西兴国县老红军钟发镇,长征出发时只有14岁,他印象最深的是翻越夹金山,他说,“不管困难多大,从来没有掉过队,要一直跟着红军走,跟着共产党走。”四川省通江县的老红军秦华礼,18岁参加红军,一次负伤落后,他跟一起的伤员说,“一定要想办法跟着部队走,跟着党走,无论走到哪里,就是死了也光荣。”他们虽然没有学过马列,但是他们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跟着共产党和红军闹革命,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吃人的旧制度,过上好日子。从苏区出发的战士们,虽然不知道共产主义社会什么样,但他们见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过上了苏维埃政权给苏区人民带来的好生活,决心不惜一切保卫打土豪分田地的胜利果实。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红军将士们坚信,跟着毛主席走就能打胜仗。

以色列的一位将军仰慕中国红军的伟大远征,亲自来中国重走长征路。他遇到一位老红军,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士兵不逃走,反而跟着你一直走下去?老红军回答他,因为我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官兵一致同甘苦,共产党员勇当先,革命纪律真如铁,这就是红军,这就是革命队伍。这样的军队打不散、拖不垮,因为他们有红色基因。

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就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始终不忘初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为了人民的幸福,英勇向前,不惜牺牲一切。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永远做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四,党和红军为什么能得到群众的倾力相助和真心支持?

长征途中,我们党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做出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抉择,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党和红军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真正抗日的力量。

江西永新县刘德元老红军回忆,当年红军物资匮乏,可没有一个人违反群众纪律。“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人民就会把你放在心窝!鱼水情深金不换,这是我在长征中悟出来的道理。”红军战士有一床被子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的赤子情、为民族救亡图存而战的英雄气概,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人民群众。他们倾其所有接济红军,牺牲自己掩护红军,争相送子参加红军。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五,党和红军为什么经过长征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

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

牛津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拉纳·米特认为,“中共的幸运在于它拥有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人。”当长征的行程逐渐展开后,“中共领导人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革命的本质。”从战略格局上看,我们党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从革命事业上看,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新的出发点,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拉纳·米特认为,“我们不再生活在战争年代,但是长征所展示的大胆选择一条不同路径,最终实现一个完全不一样成果的成功案例,仍然值得我们思考,而且这不仅仅适用于中国。”

今天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毛泽东同志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想象的。”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靠的仍然是共产党领导。我们党现在从人数上已经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大党,但要领导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使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伟大民族达到应有的历史高度,我们党必须更加坚强有力。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提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以发奋图强、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