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指导员郝爱君的“突围”之战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段江山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23 09:40

“另类”课改

把大道理讲到战士的心坎里太不容易了

尖厉的哨音响起,郝爱君掀开被子一跃而起,快速穿衣叠被,跑向洗漱间。刷牙,洗脸,跑到楼下立正站好,等待集合。

“3分28秒!”上等兵刘跃一掐表,战士们一阵惊呼。

这场被战士围观的“指导员起床集合现场”,是郝爱君上的一堂课,主题就是“如何培养时间观念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在团领导眼里,郝爱君的授课方式一直有些“另类”。

军史传统教育课,他当起主持人,要求战士们自己走上讲台讲军史故事,激励战士们主动学军史、用军史。

团结友爱教育课,他组织战士们在训练场玩起自制的“橄榄球”,接着就从球场攻防配合,讲到了我军精诚团结的战争故事。

心理健康教育课,他丢开教案,带着战士去心理行为训练场,组织各种心理行为拓展训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计划、内容和方法等都有严格规定。团机关每月统一下发教育计划,规定了授课主题和提纲,有时甚至连教案都统一编发。

如果严格核对法规和教案,郝爱君的创新授课似乎并不完全合乎规范。但团机关好几次突击检查,却又发现八连战士对教育内容掌握得最好,而且还能活学活用。

郝爱君的“另类”源于教育课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在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反映中,课堂教育饱受诟病。问卷调查显示,47%的战士“感觉教育形式太死板”,20%的战士认为“课堂灌输的理论脱离实际”,课堂教育的式微可见一斑。

问题出在哪?课堂教育真的落伍了吗?

当排长的时候,郝爱君就经常听到战士们抱怨“政治教育没意思”。他琢磨了好久,发现只要授课人上课念教案,战士们肯定不买账,不管教案写得多么辞藻华丽。

“把大道理讲到战士的心坎里太不容易了。”郝爱君分析,年轻战士知识面广,思维活跃,需要花费比以往更大的精力去备课。只有广泛搜集资料,才能讲出他们不知道的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还要琢磨战士独特的交流方式,结合战士身边的故事,把大道理讲小讲细讲透,讲到他们心服,激发他们的共鸣。

任指导员后的第一课,他脱离教案,结合教育片《李向群》和连队实际,进行“脱口秀”式授课。通过影片中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李向群不再是一尊无言的雕像或一张寥寥数语的宣传画。战士们感觉一下子拉近了和英模的距离,不少人红着眼圈听完了那堂课。

在“你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问卷调查中,结合影视教育片、联系身边人身边事、多讲故事这前3个选项获得了75%的支持率,而选择理论灌输的战士不到2%。

战士的期盼就是指导员们的突破点。

在该团,二连指导员刘超擅长讲军史故事,将连队实际与军史故事联系起来,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在一堂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课上,迫炮连指导员田烨不仅讲了长征故事,还播放了四肢残缺的励志演说家尼克·胡哲的演讲和采访视频。

九连连长田悦在之前任指导员期间,就开始琢磨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每次在课堂上抛出这些新想法,总能激发战士们的热烈讨论……

但单靠指导员,教育创新很难取得根本突破。

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固化的众多原因中,政工检查考评办法是被提到最多的。笔记、教案等“本子”成为多年来机关检查的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指导员的手脚。

可喜的是,平江起义团已经开始探索以实际效果为主导的政工检查考评方式。笔记和教案完成情况在检查评比中的评分有所降低,而抽取战士面对面谈心、推门听课等考评方法正越来越受重视。

毕竟,战士爱听,又能入脑入心才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随着各级对教育创新的态度更加开放,郝爱君的“另类”课改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师宣传科曹欣副科长听了郝爱君的创新授课后,就鼓励他继续大胆探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