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眼中泪光闪烁——
坚持梦想不言弃
■李晓龙
主人公说
“即便是不穿军装,能在部队工作,也算是‘此生无憾’啦。”
身高1米78,体重80公斤,身材健硕,目光坚毅,乍一看,不像是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的科研人员,倒像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
他叫王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某研究室文职人员。当问及为何踏进文职人员队伍时,他把所有的理由归结于3个字:军旅梦。
高中毕业军校落榜,大学期间参军未遂……因种种原因,从小梦想当兵的王全与军营多次失之交臂。2008年,当看到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招聘文职人员的通知后,刚刚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应聘,按他的话说,“即便是不穿军装,能在部队工作,也算是‘此生无憾’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研究所,学习体能训练专业的他因找不准切入点,屡屡选题失败。再加之他所在研究室承担着重要科研任务,巨大的工作负荷、枯燥的套路模式,让他萌生退意。
某夜,王全拨通电话,将自己入职以来心中的苦闷、焦虑以及准备辞职的决定,一股脑地讲给父亲。沉默半晌,父亲问道:“当初你走进军营的豪言壮语去哪儿了?”
父亲这一问,如同当头一棒将他打醒。“只要努力钻研、不懈奋斗,一定会在军营找到自己价值所在。”回忆起那段迷失方向的日子,王全感觉依旧历历在目,“很庆幸当初没有一时头脑发热而离开部队,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
及时调整状态的王全,在科室领导与同事的帮助下,巧妙地在科研试验中引入体能指标,优化了抗荷体能训练方法,得到部队飞行员的高度认可。
“小试牛刀”收获点赞,王全重拾信心,对自己的事业也多了几分热爱与期待。
2011年11月,研究所成立科研试验队,王全主动请缨随队赴西藏展开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保障研究。在海拔3800米、含氧量低于内地三分之一的雪域高原,怎么练、练什么、练多少才能既保持飞行员的抗荷能力又避免高原病和运动伤,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经反复论证研究,他们使“高原抗荷专项体能训练”变成现实。
然而,王全并不满足于此。一份训练方案的制订,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带来更直观的判断。于是,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受试者。从富氧环境下每周2次的大强度力量训练,到户外低氧环境下每周3次10公里耐力训练……他都逐一接受试验。主观感受加客观数据,使训练方案更科学,更合理。
在大家的协力攻关下,这项课题最终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面对这份饱含着自己心血与汗水的荣誉,王全的眼中泪光闪烁:“历经高原风霜的三个月,痛并快乐着,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恰恰也是成长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