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网霾”见晴天
■赵东华
去年6月底,一张名为《舆情员津贴奖金发放表》图片在微信群等多种社交媒体上流传,后来又有所谓“舆情员北戴河会议”及“网络舆情员内部会议录音”等文件在网上扩散,引发广大网民和境外媒体网站高度关注,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经公安部门缜密侦查,一个以微信群为主要平台、成员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大肆在网上编造散布谣言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前不久,公安机关一举抓获该团伙主要成员。
西方谚语说,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信息化的今天,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然而,便利的条件也让不实信息搭上了“幸福的快车”,甚至一条无中生有的微博,数分钟就能引发网民“围观”,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很多人至今记得,“偷卖儿童”“多人感染SK5病毒死亡”“某大会预算1600亿”等空穴来风的传说,是怎样打破我们平静的生活。
互联网,本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空间。然而,一些所谓的公知、大V却在网络上以恶搞的方式诋毁英雄、解构经典,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炮制谣言。表面看是为“吸粉”,其背后却居心叵测。去年,备受关注的“大V作业本和加多宝公司诋毁邱少云”案有了最终判决,人们听到了正义的声音,而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却难以修复。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良信息犹如网络雾霾,已成为荼毒人们心灵的“糖衣炮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强调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清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彻底驱散“网霾”,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驱散“网霾”,需学会打开网络的正确姿势。随着智能终端的更新换代,网上“冲浪”的人越来越多,仅微信日均登录用户就达7.68亿。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各级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密切关注网络空间舆情热点背后蕴含的民意信息,善于依靠网上群众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驱散“网霾”,相关部门需依法加强监管。网络不是任性驰骋的“飞地”,必须织密监管的法网,竖起带刺铁栅栏,提升不良信息传播者的法律成本,形成“吊打”谣言的众压态势,让其感受到依法监管的威慑力量。同时,注重手段创新,既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又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聚力防风险、共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驱散“网霾”,也需要网友不断提升网络素养、完成自我启蒙。在日常用网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生态,要多想一面、深究一层、三思而行,做到头脑清醒、心中有矩。面对网络乱象,坚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敢于亮剑、勇于出击。
让网络家园山清水秀、清新宜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深信,只要全网行动、通力驱“霾”,共治网络传播秩序,共护国家网络安全,我们的网络空间必将更加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