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醉翁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中国现代十大著名画家”之一的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伟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世界十大诗人”之一的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关于读书,先人伟人们有太多的感慨。“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时代在变化,而“捧一本书、品一杯茗”的幸福感并未改变。
有这么一座军营,书香四溢。问及读书的感慨,官兵们这样回答,“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翻越’”。
喜欢翻阅,乐于读书,易or难?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犹如点亮一盏明灯,驱散一片内心的阴霾,犹如乘上一艘巨轮,驶向一块广袤的大陆,犹如插上一双翅膀,翱翔一方美丽的天空。
提及翻阅,便会有很多美好的联想。那么,让战士们主动去翻阅一本书,是轻而易举还是难如登天?
“我来当兵就是因为学习不好,读书读不下去,哪知道来了部队有这么多教育课,而且咱们通信单位还有很多专业知识要学,一点也不比上学轻松。”单位“读习主席的书,听习主席的话,做习主席的忠诚战士”读书活动通知刚下发,无意间听到一名新兵这样“诉苦”。
组织传达学习通知时,要求和重要性强调了那么多,好处也罗列了不少,可为何这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新兵,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追想,其他同志心里有没有小九九?
正当连队想着如何解决新兵的思想疙瘩时,一次看新闻后的点评会上,16年老兵胡永强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每每听到国家取得新发展新成绩时,总会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来当兵不是一味地‘强壮体格’,更要‘强健精神’,读书就是一个重要方法……”
刚入伍时的胡永强只有初中学历,起初面对单位的通信装备也是头皮发麻,就是靠读书,自学自考了大专文凭,成长为了单位的骨干,成了大家口中的“通信大拿”“兵专家”。
听着胡永强的成长故事,新兵小杨似乎明白了读书活动的初衷。
“今年单位组织读书活动,要求大家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在正定》这两本书籍,可能有的同志已经开始阅读,你们一定收获很多。其中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是去年就通读了一遍的,现在已经是第三遍了,每一次阅读都有新收获。原本就想推荐给大家阅读,没想到单位开展了这次读书活动。”二级军士长杨金周说。
一次新闻点评会,两名老兵的成长经历让大家解开了思想包袱。
林荫下,两名战士坐在路牙子上,手里各自捧着本书,嘴里不时说些什么。走近些发现,原来是在交流心得。
翻阅后“翻越”,用思想的力量改变未来
“梁家河的七年,记录着习主席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没书可看了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上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也随身带着书,晚上挑起煤油灯挑灯夜读……这样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志学习,把握大好时光,珍惜读书机会,多读书,读好书。”
“将自己身上的钱、粮票、外套都给了一个自称为习老警卫员的讨吃老汉,习主席‘解衣推食’倾囊相助,这样的感情和胸怀让人动容,更要向主席学习,尊重每一个为国家奉献的人。”
“主席15岁来到黄土地,七年青春奉献于此。主席号召好男儿来当兵,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从军选择。”
“主席在艰苦的梁家河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逐渐成长为梁家河的‘好后生’。面对困难不低迷消沉,面对挫折不苦闷畏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更需要这样砥砺奋斗不畏艰苦的精神,作为新一代官兵更要有敢于吃苦的勇气,乐于吃苦的劲头。”
翻开官兵们的读书笔记,字里行间里写满深情,对主席的敬仰之情,拥抱新时代的激动之情;密密麻麻中响起了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找寻到了奔向强军拥抱未来的青春答案。
拉犁山清风阵阵,不少战士捧着本书认真阅读,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追太平》《苦难辉煌》《目送》《平凡的世界》……
巡线路上,战士小张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继续往前,裤兜里塞着一本《线路维护手册》;机房内,值机员小陆正在排查机线故障,设备旁放着一本翻开的《机线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页面中间一段被红笔勾画标注;足球场上,卫生员正在教授大家战伤救护包扎中的就变器材包扎法,一条毛巾摆放在《战伤救护基础理论》;炊事员小刘手里拿着新买的菜谱书,认真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