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三整”:朱德力挽狂澜于既倒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解海南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6-08 15:29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首。他长期担任人民军队的最高领导职务,被指战员亲切地称作“朱总司令”,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威望。朱德历史地位的确立,始于南昌起义,在起义军余部面临瓦解、革命火种濒临熄灭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担当起继续革命的重任。特别是他领导部队进行的“赣南三整”,即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解决了部队当时紧迫的思想、组织和军事问题,为保住革命的火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挺身而出,担当起继续革命的重任

南昌起义后,前委决定: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实行土地革命,重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8月3日,朱德率领第九军教育团作为先遣队,比起义军主力早两天撤离南昌,踏上了南下广东的征程。

9月19日,起义军在广东大埔县三河坝作了分兵:主力部队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奔赴潮汕作战;朱德率其余部队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掩护主力进军潮汕。朱德指挥三河坝留守部队在敌重兵包围下英勇作战,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有效阻击了数倍于己之敌的进攻,完成了前委交给的任务。为了避免部队更大的伤亡,保存革命力量,朱德率领部队撤出战斗,准备去与主力会合。

部队赶到饶平以北的茂芝后,得知起义军主力在潮汕作战失败的消息,官兵们十分震惊,个个心头像被泼了冷水,倍感沉重失落。此时,国民党军猛烈反扑、大军压境,企图完全消灭起义军,扑灭革命火种。面对此情此景,起义军官兵思想混乱、不知所措,甚至流露出散伙、另谋出路的想法。

在部队孤立无援、前途未卜、人心涣散、将要瓦解的严峻时刻,朱德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在朱德的感召下,陈毅、王尔琢等积极响应。他们在继续寻找党组织的同时,率领部队离开茂芝,向赣南进军,其间采取多种措施巩固部队,史称“赣南三整”。

天心圩整顿着重解决官兵思想问题,坚定革命信念

部队一路上四面受敌,朱德率领官兵顽强抵抗,多次击退国民党军的追击。为躲避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部队只能行走在山间崎岖的小道上,露宿在山林中。由于粮食短缺、疾病流行,得不到供给和医治,又无法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不少官兵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思想动摇,部队出现混乱,许多人经不起考验,相继离队,甚至一个排、一个连被带跑了团里还不知道,不少指挥员也离开了队伍,有的还在继续发泄失败情绪,要求解散队伍。部队于1927年10月下旬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只剩下了七八百人。

在这危难关头,朱德沉着镇定地在天心圩召开军人大会,说明革命形势和任务,对部队进行整顿。朱德在大会上高昂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还引导大家看清中国革命的前途,不要为当前的失败而丧失信心。鼓励大家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

在朱德革命到底的坚定意志影响下,指战员们也增添了继续革命的信心。陈毅后来回忆说:“人们听了朱总司令的话,也逐渐坚定,看到光明前途了,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定的。”朱德在部队混乱不堪、官兵情绪低落至极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把部队凝聚在一起,可见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马列主义远见。

天心圩整顿,是起义军余部转战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赣南三整”的开端。这次整顿,统一了思想认识,振奋了革命精神,扭转了部队中的混乱局面,开始逐步稳定下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