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的新闻报道是会写了,但是要达到发表要求,还需要大量的新闻照片和素材。于是,雷老兵拿起自己的照相机穿梭在营区内,对着每名官兵拍训练,拍吃饭,拍早起叠被,拍傍晚拉歌。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你总会看见一个身影伫立在那,变换着姿势,对这官兵们按下快门。

雷老兵陆陆续续在部队内网发表文章,取得不错的效果。这像是给他打了一针兴奋剂,让他完全停不下来,他决定要走出去,将文章发表到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回忆当初,雷老兵直言当时他的想法还是太简单。第一次向外网媒体投稿,是一篇他记录北京“7.20”抢险救灾的纪实报道。2016年7月20号,无情的大雨吞噬了整个北京城,营区周边高速公路基石出现大面积塌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接到命令后,中队立即赶赴救灾现场,雷老兵也拿起了相机紧随部队出动。战士们在泥潭中任凭大雨冲刷却丝毫不减战力,连续19个小时奋战抢通主干线。被困车辆和群众缓缓驶离公路,一声“谢谢”,一声声“你们辛苦了”,好比春风般慰藉了战士们疲惫的心灵。
归建营区后,雷老兵忘记了疲劳,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的撰写稿件,他要把这感人的一幕宣传出去。一夜的鏖战过后,点击发送。然而没想到,结果却是:再修改一下……还缺少生动的描述和新意……给你推荐几篇文章建议再学习一下……。
此时的他像受到了一万点暴击,蔫了。走在路上像个鸵鸟,耷拉着脑袋。大家都知道,雷老兵这次真的“受伤”了。一路走来,他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大家决心要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决定用善意的嘲笑来刺激他的斗志,“老兵,不行啊!你这枪林弹雨走出来的男人,现在败给一支笔了,哈哈!”“你这带兵嗷嗷叫,写稿子一塌糊涂啊!”……
“谁说俺不行!?我就要拿下这支笔给你们看!”雷老兵反驳道。大家都在暗喜,因为我们知道,那个无所不能的雷老兵要回来了。
没有新意,就创造新意,要想凸显,就得创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他决定要写别人没有写的东西。他开始沉下心来认真观察部队,观察士兵们的生活,有时候需要报道一件事,别人已经开始写稿子了,但他还没有动笔,他会坐在那里认真的思考,挖掘事件的不同角度,新的立意。他也开始和官兵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像一个真正的记者一样,探寻官兵们内心的想法,力求写下更多有人情味的东西。他完完全全沉浸其中,有时你在中队跟他打照面,他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 “嘿,有没有新颖的点子?”我们经常跟他打趣道:“班长,你这是要“走火入魔”的节奏啊!”而他只会摸着自己的脑袋憨厚一笑。不过,我们的确很佩服他,佩服他的执着,佩服他的坚强,佩服他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兵,这样的班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得知第一篇文章在外网刊载后,雷老兵眼里泛起了泪花,拿着相机的手直打哆嗦,完全没有了往日老班长的威严。
现在的雷老兵已经在各个报刊刊载了许多文章,也已经小有名气,好多年轻的战士都“慕名而来”,拜他为师。他也毫不吝啬,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传授给年轻的战士,每次开课前他都会他告诉他的“弟子”:“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但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只要你肯去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做任何事都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他的这段话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他的授课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衔接。雷老兵总是如此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