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要良好土壤,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不可或缺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里,讲述了一个“丑小鸭”如何发现自己成了天鹅的故事。在国防科大,也有一个“小鸭”游进“天河”的故事。
在国际超算领域,“天河”代表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领先水平。然而,在这个大师云集的世界顶尖团队里,一批90后的高年级本科生也加入其中。
“未出茅庐”的本科生,在处于国际前沿的创新团队里能做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一个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毕业设计开展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着眼未来超算发展,超前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一项超常举措。
作为首批进入“天河”团队的本科生,90后女生王伟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导师为她确立的课题是“众核宽向量处理器算法优化”,她不负众望,很快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与她一同进入“天河”团队的本科生罗玉川,独立完成的后端数据处理程序,通过了在超级计算机上的测试运行。“有好的平台,有团队老师的指导,进步自然快很多。”
创新需要良好土壤,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同样不可或缺。让“小鸭”们伴着“天鹅”一起飞翔,既是人才培养的超常举措,更体现了学校科技创新的文化特色。如今在国防科大,研究生学术活动节、“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光之韵”科技文化节、机器人文化节、航天科技文化节、电子科技苑……这些彰显科技与人文精神的科技文化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台,一年四季红红火火,不断点燃青年学子的创新火焰。与此同时,学校设立“物理创新”“机器人技术创新”“电子技术创新”等学员创新实践基地,学员只要有想法,就有动手实践的平台。记者了解到,这所大学一个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的基金竟然超过了两百万。这一相当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数字,折射出这所高等学府对学员创新实践的支持力度。
著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曾把大学文化比喻为“泡菜坛子”。“泡菜”的味道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今天,当我们回看国防科大经年累月形成的科技创新文化,或许更能理解这所大学为何创新“于斯为盛”,为何成果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