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支部为啥要建在连上?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煜尧责任编辑:柳晨
2017-03-30 12:30

附:

【权威论著简评】中国军改如何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精锐之师——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介

■苏煜尧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中国将构建什么样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中国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面临哪些难题?等等。

当前,新一轮国防和军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问题,全国瞩目,世界瞩目,广大官兵翘首以盼。

军队结构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必然丧失军事竞争主动权。现代战争,信息主导特征更加鲜明,信息优势成为决胜性优势。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

由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出版的《精锐之师——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以下简称《精锐之师》),全面、系统回答了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此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主题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重要主题出版项目,是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和国防大学专家团队用近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强军梦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欧建平系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军队建设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课题,出版《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多部著作,其作品一直受到军内外读者追捧。由于此书吸收了此前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精华,一经推出,就引起积极反响。

《精锐之师》,着眼实现强军目标,重点对中国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三大战略问题” 进行了权威解读——

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意义。“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我军现行的力量结构,是历史形成的,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重大任务完成,曾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创新、因应变化。本书叩问历史、环伺全局,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效应对各战略方向和重大安全领域现实威胁,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客观分析了我军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力量结构、提升打赢能力的过程,从而引导读者认清结构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让全军官兵充分认识到坚决落实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各项任务,坚持体系建设、一体运用,通过结构重塑、功能再造,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

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战略途径。结构决定功能,关系战斗力。如同碳元素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让石墨变成金刚石,一支军队的力量结构是其制胜的重要因素。本书着眼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新形势下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战略途径: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是作战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作战体系各要素、单元和平台功能相互影响、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军队转型从来都不是追求所谓的“瘦身”,而是积极谋求军事力量小精实强的“变身”。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外军队改革的历史,客观分析了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军队规模再庞大、武器装备再先进,也无法攥指成拳,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的深刻教训,系统阐释了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就是要着眼在未来军事竞争中,能够赢得先机、把握主动、获取优势,成为未来战争的强者和胜者,通过破茧重生的改革和重塑,强壮“肌肉”,充实要素,加速结构转型,实现我军由一支国土防卫型为主的传统军队,向一支全维多能型军队的“嬗变”等前沿军事理论问题。

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突破。和一切改革一样,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为了把各要素、单元和平台整合融合起来,产生“化学反应”,以聚合效应释放出更大作战效能,更好实现功能集成、优势互补。本书系统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总体思路,并明确提出这是打一场攻坚战,即战略突破,对一些突出问题,一定要各个击破。比如,如前所述的军队结构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必然丧失军事竞争主动权。这就牵引和倒逼军队力量结构改革,从突破惯性观念入手,打好转变观念这场攻坚战。再如,比例不协调问题,影响了我们军队的发展,像官兵比例,有点失调,或者机关和部队的比例,有点失调,或者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的比例有点失调,只有通过坚决彻底的改革,调整军队的构成,人员的构成才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要大大的压缩这个机关的比例,大大的压缩非战斗人员的这种比例,来放大作战人员的比例,而且使这些人员越来越专业化,使部队成为一支专业化很强的精锐部队。而这些,无论是做好人的工作,还是机构调整,都是攻坚战,都需要艰苦努力。又如,如何统筹做好干部工作,把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用起来,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好,把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保留住等,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等等。本书围绕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呼吁出路在深化改革,只有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通过破茧重生的自我救赎,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这对于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改革作战部队编成,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不断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精锐之师》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情趣。本书观点新颖、内容饱满、前瞻性强,总体体现了“专家视野+基层口吻解读+案例索引”的概念,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情趣。

全书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有关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在表现形式上有三个明显特征——

视角独特。全书注重用新视角发掘“产品”。即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变“我怎么看”为“受众怎样看”,用“第三只眼”审视作品,千方百计发掘受众喜爱的“产品”。

善讲故事。全书注重通过讲故事来强化有效传播。注意用基层官兵喜闻乐见的口吻,通过案例牵引,客观讲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故事,并做到了理论语言生活化、政治语言知识化,在讲故事中说道理,在说道理时讲故事;善用网言网语讲故事,将网言网语融入生动的故事中,在故事中营造网络语言氛围;变“我说你听”的居高临下为“为您服务”的俯身贴近,平视叙述,娓娓道来。

呈现新颖。全书注重了用新呈现方式做深阅读话题。通过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插图,适应了读图时代特点,强化了主题,丰富了内容;通过活用图表、分类、概括、标注、提示等新的呈现方式,使高深严肃的军事话题变得轻快起来;通过通俗易懂的阐述、案例解读和用新大白话“翻译”等,使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话题变得生动起来,便于广大读者,尤其是有利于部队基层官兵学习掌握其精髓。

服务小贴士:

“强军梦系列丛书”(11本)——

《铸 牢 军 魂——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刘继忠著

《战 之 能 胜——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于巧华著

《铁 律 治 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李璟、彭和平著

《精 锐 之 师——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欧建平著

《双 重 任 务——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周碧松、吴建军著

《科 技 铸 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吴国辉著

《战 略 边 疆——高度关注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安全》周碧松著

《多 种 能 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王永明著

《无 形 亮 剑——加快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姜兴华著

《富 国 强 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陈昱澍、李善东著

《走 向 世 界——中国军队的和平担当》陈依工著

(此书可在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的发行部和读者服务部选购,发行部:010-66720012/读者服务部:010-68522684)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