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双拥艺术团成员合影
不熄的烈火
人生有了信仰,生命之花才得以最美的绽放。
2005年5月,丈夫转业到了樟木头镇,聂艳也随调来到樟木头文广中心工作。樟木头历来是屯兵固防的战略重镇、革命老区,建国以后从这里走出过70多位将军。因为拥军氛围浓厚,这里还是闻名全国的“双拥名镇”,曾荣获“全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12月,新上任的樟木头镇党委书记李满堂着手谋划全镇的拥军优属工作。同为军人军属,时任樟木头镇宣传办副主任的聂艳与李满堂的许多拥军想法不谋而合。2010年9月,一次交谈中,李书记提出“文化拥军”这一想法,引起了聂艳强烈共鸣。
“建一个军嫂合唱队,让军嫂这个特殊的群体,唱出不一样的军歌。”聂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个晴朗的下午,李满堂在书记办公室提到“文化拥军”并不是他一时兴起,这个想法,早就在他心里酝酿了。
以军嫂为主题组建合唱团是个新鲜事。刚开始,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报名的只有几个人。当时,樟木头镇在册的转退军人有400多名,安置军转干部、退役士官和随军家属也有几十人。聂艳想,如果能把这些人都组织起来,组建合唱团就不是难事。于是她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把现役退役军人军属也纳入合唱团。
说干就干。她找来樟木头镇现役退役军人军属的通讯册,400多个名单,她和助手两个人挨个打电话、发信息。在她的宣传动员下,不到一周时间,组建军嫂合唱团的消息越传越广,报名的人数慢慢多起来了,还有不少其它艺术门类的人员也报了名。后来,她又利用东莞市文化宣传线的QQ群,军嫂军人群,发展其他镇街军人军属以及社会支持双拥工作的爱国拥军人士参加。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要手动发送上千条信息短信。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发动组织下,短短四个月,合唱团就汇聚了四百多人。
“‘合唱团’会禁锢将来的发展,我们的思路应该更宽一些。”此时,敢想敢干的聂艳已不满于现状,她提出把组建“合唱团”改为组建“艺术团”,并在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创建方案,方案在镇党委会上全票通过。2011年1月1日,“中国双拥艺术团”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双拥为己任的艺术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