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面对“卢沟桥孩童之问”,我们无法用以前网络、电视上简称的“八年抗战”来精准解释;也无法用“八年全面抗战”来告诉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全面”二字有着辩证涵义。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他:
从抗战开始到结束,不止是八年,而是十四年之久;全面抗战的开始依然是“卢沟桥事变”,但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寇就已经开始了鲸吞中国的罪恶计划,所以,抗战的打响是从广袤的白山黑水间开始的!
昨天,教育部的一份官方函件全面回答了“卢沟桥孩童之问”——
这份《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上被广泛转发,随后官方证实: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抗倭十四载,血战乾坤赤!”这个比“八年全面抗战”更有力度的句子,成为所有中国人新的共识!

(三)
从卢沟桥出发,一路向东北千余公里,如今的黑土地一派欣欣向荣。滑雪、观景、探险……积雪绵延的林海雪原藏不住人们追求的闲适生活。可是,在那个国破山河裂的战争年代,林海雪原间却洒满了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鲜血。
70多年前的那天,村民赵廷喜向日本人告发前,在山上看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对杨靖宇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投降,日本人打算让杨靖宇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利用其影响制服东北抗联。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1940年2月,让对手胆寒、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事实上,他和他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活跃在白山黑水间,给骄横和没有遇到多少国民党军队抵抗的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
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不仅仅是时间跨度上的增加,而是为了让历史以更加宏阔的视野,真实反映日本侵华罪恶行径;同时让人们记住无数个杨靖宇,记住无数个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甘洒热血的英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