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强军”与“文化”串起的军营记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栗振宇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2-30 03:30

(三)

文化之花,只有扎根大地,才能真正感受生命的力量,才能让精神的芬芳飘向远方。过去一年,与精品力作竞相呈现的,是强军文化成果向基层部队的不断延伸。强军文化为官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为改革强军事业鼓与呼的价值追求,生动呈现在人们视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

2016年2月,“红心向党、追梦筑梦、德艺双馨”的时代楷模阎肃,永远离开了他不懈奋斗了65个春秋的文艺战线,但“阎肃睡着了,他的精神却醒着”。他概括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正从更多文艺战士的手中传递到基层部队官兵。

慰问演出团赴南部战区深入一线为官兵倾情演出。

就是在这个春天,在陆军建设刚刚翻开新的篇章之际,陆军组织数十支文艺小分队深入部队慰问演出。从岭南大地到白山黑水、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脚,一场场感人肺腑的演出,一首首催人奋进的战歌,一次次点燃了官兵火热的情怀。

这样的慰问演出在过去一年中,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把最美的节目献给基层战士”“战士的鲜花,是最珍贵的礼物”“战士的笑容,是最温暖的幸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歌剧团,海政文工团,空政文工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和各部队业余文艺演出队组成的“文艺轻骑兵”“为兵服务小分队”等,走边防、进哨所,爬高山、下海岛,练兵场上、拉练途中,饱含深情说兵事、演兵情,把讴歌改革精神、军味战味浓郁的优秀作品送到官兵中间,为部队建设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从年头到年尾,都能看到他们的足迹,都能听到他们的故事。可以说,这样的情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并非今天才有。它是军事文化本质追求与精神传统的一种自然延续。

这样的传统,在我军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当中早已铸就。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红色戏剧”“红色歌谣”的足迹与衣衫褴褛的红军部队一起踏遍千山万水,怒吼的《黄河大合唱》让敌人心惊胆寒,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伴着英雄儿女血洒疆场……那些饱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品格的文化成果,从来都是砥砺官兵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精神节奏。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面对整体性革命性变革,面对时代大考,把强军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向基层延伸,以凝聚强军意志、张扬英雄品格、激活血性豪气,显得更加迫切需要。这是时代赋予强军文化的光荣使命。

盘点过去,是为了砥砺明天;盘点文化记忆,是为了让文化精神在我们心中更加亮堂。此时此刻,我们仰望强军文化的星空,那里有不朽的经典,那里有壮丽的篇章,那里有鲜红的旗帜,那里有燃烧的火焰。2017!我们来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