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学生想听什么样的军事理论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婧凌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2-21 04:11

北京大学军事理论课上,国防大学教授张利华在为学生们授课。李纬华 摄

教师队伍亟待配齐建强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派遣军官,由高校所在地区的军事院校派出;另一类是高校自配教师,由高校军事教研室组织本校教师授课。全国范围内,像北京这样由派遣军官组成的专业教师力量进行授课的地区屈指可数,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大中专本科院校每年600多万新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大多数依然由高校自配教师来承担。

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主任程军告诉记者,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他们还负责给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便这些地方高校的老师更易胜任这门对专业要求较高的课程。

“派遣军官?闻所未闻!”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宁夏的马芸老师表示在她所工作的学校没有派遣军官任课。在诸如北京、南京等有较多军事院校的城市,高校军事理论课能够依托军校有力开展。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一些偏远省份,负责教学的派遣军官一个省不足10名。

“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周完成4个课时,一些课时不够的老师就去上军事理论。”湖北省某高校一位辅导员告诉记者,“我的军事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只有拿到教材后自己先看然后网上查找资料,上课时放点视频或者电影。”

“我个人对军事特别是武器挺了解,可是很多话题太敏感,能不能说、该怎么说我也不清楚,就只能采取照本宣科这种消灭‘危害’的安全方式给学生们授课。”一位对军事装备颇感兴趣的男老师告诉了记者他的顾虑。

采访到的这几位老师的情况不是个例,他们反映了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群像——非专业出身、没有军旅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授课内容随机程度高、没有专业的学科建设。

虽然他们的授课方式一板一眼,但是遵循军训教学大纲开展的。在记者的调查中了解到,一些院校请来授课的是“军事发烧友”。他们热爱探索军营新鲜事、沉迷于研究武器装备、是收藏军品的骨灰级粉丝,有的军事发烧友课上大谈外军的装备如何先进、对他国的军事制度大加赞赏,更有甚者穿着仿美式军装给学生授课。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授课的目的就本末倒置了。

除了师资队伍的不健全外,学生国防意识的淡化,也成为了军事理论课有力推进的“拦路虎”。

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内容由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5个部分构成。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国际战略环境”和“信息化战争”更感兴趣。但他们却觉得,这是授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部分。而每次讲到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类偏重理论的章节时学生总是“昏昏欲睡”。课本中的每一章节都是军事理论课不可割离的部分,学生们却只愿凭借自身兴趣取舍听课内容。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和平时期,从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青少年,没有战争的具体概念和危机意识,导致了国防意识的淡漠。“又不会打仗,讲什么军事理论啊!”很多学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态度有点不屑一顾。长期的和平积习导致的战备意识淡漠,打仗思想弱化,大脑中没有形成国防观念,更何谈自觉担当起兴武强军的时代重任。当前,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化的冲击,爱国主义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开始淡化,对党、对国家以及对军队的认同感有所降低。因此,必须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激发在校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