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丨翻开我为雷锋画的速写 一段永恒珍藏的记忆
■杨宝威
编者按:1940年12月18日,湖南安庆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取乳名“伢子”,大名“雷正兴”。谁都不曾想到,这个后来改名“雷锋”的男孩会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而“雷锋”这个名字也成为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又到12月18日,让我们缅怀生命短暂但精神永存的雷锋。

每当我翻开为雷锋画的那些速写,宛如翻开一段鲜活的历史,一位可敬可爱的小战士形象又浮现在眼前。那是1960年的冬天,我和另一位同志接受了一项任务:绘制一套宣传雷锋事迹的幻灯片。
雷锋的部队和我的部队同是工程兵,是兄弟部队。他在抚顺,我在旅顺口,时任俱乐部主任。当时,雷锋的先进事迹已在我们工兵部队广为传播。上级为了加强对雷锋的宣传力度,决定临时抽调我们到沈阳工程兵领导机关绘制一套幻灯片下发所属工兵团,同时筹办宣传雷锋先进事迹的展览。接到命令,我想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就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可能?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来到沈阳工程兵机关报到,这时雷锋也被抽调到沈阳为机关和部队作“忆苦”报告。

为了熟悉和了解雷锋,领导让我们(雷锋所在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和舟桥团干事季道魁)和雷锋同住在沈阳军区招待所的一个房间,我和雷锋床挨床。我们同吃、同住、同活动,朝夕相处。
早晨,当我醒来时,看见雷锋的床铺是空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人呢?上厕所了?不对,好像有人在屋外干活。原来是雷锋悄悄提前起床,在走廊打扫卫生,天天如此。我背后问过雷锋:“小雷,为啥早早起床?不是为了做给我们看的吧?”他笑着说:“我习惯了,每天不起来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