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走访老兵时,我想得不全面,拿着老兵名单,直接就找到村里去了。可到了村里才知道,有的老兵已经去世了,还有的因为年岁大糊涂了,什么都说不清楚。”李兰祥说自己跑了不少冤枉路,随后他调整了采访计划,先通过各种渠道和老兵所在村的村民取得联系,确认可以采访后再去村里。
但有些路不得不反复跑。“有些老兵年纪大了,对当年的事记不太清楚,每次只能回忆起一部分来。”为了采访赞皇县都户村的抗日老兵王太平,李兰祥前前后后往他家跑了12次。李兰祥叮嘱王太平的家人,一旦老人想起来什么事,就立即联系自己,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李兰祥终于把这位老兵的故事记录完整。
为了保证老兵抗战故事的客观性,对每一位老兵的事迹,李兰祥往往要采访多个人,通过老兵的口述、过世老兵亲属等相关人员的介绍反复核实情况。
“王吉更是秦林村人,1947年牺牲。1941年以前他曾在山西参加抗日战争,但现有的资料里并没有其在山西时的情况介绍。”为此,李兰祥前往山西,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曾和王吉更共事的山西老兵,详细采访到了王吉更在山西参加抗战的事迹。
李兰祥每天吃过早饭就到老兵家中走访,中午回家后就立即写稿,他说感觉自己在“抢救”什么。“我之前和两位老兵约定好采访时间,可当我赶到他们家里时才知道,两位老人都去世了。我再不加快速度,就会错失越来越多的史料,他们的英勇事迹也将随着生命的离去而长埋于地下。”李兰祥说,希望自己能赶上老兵逝去的脚步,目前他在准备两本新书的采写,预计201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