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二谈学习贯彻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正因此,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工作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作品要增强文化魅力、发挥育人作用,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歌颂人民;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必须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
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战争年代,我军文艺工作者奔赴前线、深入后方,激励将士奋勇杀敌、鼓舞群众拥军支前,在枪林弹雨中留下不朽经典;和平时期,我军文艺工作者登岛礁入大漠、上哨所进班排,唱响强军战歌、宣扬热血忠诚,在强国强军中写下恢弘诗篇。实践证明,坚持走进生活、贴近官兵,坚持服务部队、服务打赢,军事文艺才能持续推出精品、不断走向繁荣。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能否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大小、成就高低的关键因素。现在,部队建设、军营生活、兵员成分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官兵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行为习惯都表现出新的特点,有个性、有光彩、有故事。塑造好“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军队文艺工作者必须用心用情、深入体察,从官兵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面对军队建设转型和官兵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军事文艺呼唤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军队文艺工作者要始终追随官兵脚步,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官兵的心而跳动;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把他们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努力上好军营这所大学校,读好军营这本大书,创作出既有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
(《解放军报》2016年12月0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