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郭建跃采访老兵。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擅长写纪实文学作品的白俄罗斯女记者、散文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了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多部非虚构文学作品,这种亲历体验式的创作文体,让人感同身受。郭建跃的《热月亮 冷太阳》也是用非虚构的主人公和限定的虚构串联起一部战史和战争记忆。笔者认为,用“冷”“热”和“太阳”“月亮”这两组对比鲜明的词,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清冷的月光下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温情,骄阳似火的毒太阳则考验着勇士的顽强。
援越抗美“5·31”大战一等功臣连合影留念。
关于援越抗美,徐怀中曾以战地日记的形式写过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底色》,他的战争体验中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这场大规模战争的反思。郭建跃在《热月亮 冷太阳》中亦如是,既有参战老兵面临生死存亡考验忠勇善战的刻画,也有回归普通人对亲情爱情忠贞不渝的描写,同时,还有对这些暮年老兵尘封战争记忆、艰难跋涉半个世纪的心酸记录。
1965年5月1日,《人民日报》在《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的社论中首次提出“援越抗美”口号。这些出境作战的勇士在硝烟散尽后,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天际却留下老兵用生命大写的忠诚和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浴火未必见得到荣光,苦难未必赢得辉煌,但老兵的英勇却终将被历史铭记,郭建跃就是带着执着于心的深爱走近了这些风烛残年的老兵,倾听他们的心声,感怀他们的忠勇。一位位老兵的脸上已经留下了岁月的风刀霜刻,但他们心中的壮怀激烈却依然能够让郭建跃激情涌动,他认为这些老兵身上折射的是“中国军人的铁血不败的精神”,而《热月亮 冷太阳》就是传承这种精神的蓝本、载体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