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钱壮飞:长征路上“千里眼”,传奇英雄命陨乌江

1934年10月,时任总参二局(情报局)副局长的钱壮飞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长征开始后,钱壮飞与中央领导同志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编在一个小队,随军委纵队转战湘南、贵州等地。由于钱壮飞等人的艰苦努力,红军的电码破译活动渐入佳境,对敌军的电令大多都能截获,破译成功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长征路上,钱壮飞是为数不多侦破敌人情报的专家之一。
四渡赤水期间,毛泽东依靠钱壮飞等人提供的准确情报信息对敌军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造成对手在明处而红军在暗处的理想局面,从而充分发挥了红军灵活机动的特长,使对手处处陷于被动。
红军之所以敢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就是因为钱壮飞等人破获了他们的密码,并制定了许多具体纪律:规定不许两个电台之间随意通话、利用电台密语代替电台名、在电报密码本上再加密码表、密码经常更换、重要的军事机密一报一密。
钱壮飞和业务骨干凭着缴获的那几台小功率电报收报机和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与执著,在长征中一路走,一路听,一路搜集敌人的电报,一次次破译成功,摸清了蒋介石的作战部署,及时给军委提供决策情报。可以说,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二局的掌控之中。
毛泽东后来说:进军贵州,曾希圣、钱壮飞是出了大力的。
1935年3月31日,红军主力在渡过乌江后途经贵州息烽县的流长一带时,钱壮飞因躲避空袭,掉队失踪。虽然组织上当即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未能找到。
对于这位谍海奇侠牺牲的地点和原因,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以下说法:
说法一:空袭遇难。1940年,周恩来把钱壮飞家人接到延安,告之钱壮飞早已牺牲的情况。钱壮飞次子钱一平回忆:“周恩来和邓妈妈把我叫去说,‘你爸爸在第二次过乌江时遭敌人袭击,展开了激烈战斗。等国民党飞机停止轰炸后,队伍集合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他不在身边,就下令一支队伍回去找……你爸爸牺牲了……那是1935年3月29日,他只有40岁。’”另据当地群众反映,在空袭时曾有人看见一位骑白马的红军坠入乌江渡口,这位红军的体貌特征与钱壮飞极为相似。但这只是口口相传,并没有史料记载。
说法二:行军掉队遭反动民团杀害。这一说法在金沙和息烽两地广为流传。
据金沙县党史部门调查,当年红军大部队南渡乌江后,有一位红军沿着主力部队过江的路线单独向乌江北岸走来。他身穿青色军装,背着一个黄布包和一个小皮包,带一支手枪,曾向当地群众买东西吃。快天黑时,他误入当地恶霸帮凶黎丛山家,求黎带他过江。黎丛山见他单身一人还带着包裹,便生歹意,“热心”为他带路,后趁这位红军查看过江路线时,将其推入岩底,又用乱石把他砸死,抢走了手枪和所有衣物。后来,当地群众冒险将他的遗骨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修水库时又将其迁往后山乡张家垭口,并立一石碑:“红军烈士之墓”。金沙县党史部门调查论证后认为,这位遇害的红军正是钱壮飞。
息烽县党史部门认为,钱壮飞是渡过乌江后牺牲于息烽县流长乡宋家寨旁的没良坑。据当地老百姓介绍,一位自称叫“夏树云”的红军因病与大部队失去联系,被跟踪至此的“清乡团”骨干罗绍安抢去了行李。“夏树云”找到当地的里长陈玉顺说:“你们这里一个大麻子抢去了我的行李,别的东西可以不要,但有一枚印章和一些书籍必须还给我。”此事后被清乡委员宋子桢得知,他与手下密谋将“夏树云”推入40多米深的没良坑中摔死。解放后,据凶手之一的宋昭荣交代,被害红军的外貌特征与钱壮飞非常吻合。后经辨认钱壮飞照片,宋昭荣说其就是“夏树云”。因此息烽县党史办认为“夏树云”。
钱壮飞究竟牺牲何处?金沙县和息烽县党史部门的说法都有可信之处,但也都存在疑点,机敏过人而又受过特工训练的钱壮飞怎么会轻易落入民团之手?2002年经贵州省党史部门最终认定,钱壮飞的牺牲地为金沙县后山乡岩口村,虽然至今仍有不少人持不同看法,但钱壮飞牺牲在金沙、息烽一带的乌江渡口是没有疑义的。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候,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登上了征程,然而,在长征结束后,只剩下不到6万人。
在我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共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长长的烈士英名墙之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但是,还有很多的红军将士,像文中所提到的钱壮飞等人一样不知尸骨埋于何处。在长征沿线,随处可见无名烈士的墓碑,很多都是当年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立下的。
然而,他们的英名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清晰而不朽!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英勇的战士,无论他们是舞于金戈铁马中的战士,亦或是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英雄!
致敬:二万五千里长征!
不朽!中国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