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战争片近日热映: 主旋律电影想要叫好叫座有说道儿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于洋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0-20 11:06

从以上对比中不难看出,三部电影之间的综合排序应为《湄公河行动》>《勇士》>《我的战争》。从它们各自的成功与失利中,笔者尝试总结出如下的四条经验:

一是要巧用人才

自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影人的“北上”已成大势,曾经清一色内地面孔的主旋律电影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港台面孔。他们虽然为主旋律创作带来了新气象,但也需要一定时间来磨合和融入。徐克《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引来众人效仿,但只有巧用人才、因人而异,“东方好莱坞”的成功经验才能转化为优质的观影体验,否则便极易成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林超贤将擅长的枪战动作戏“移植”到缉毒警察身上,效果可谓奇佳;把罗礼贤团队拿手的近战格斗戏“嫁接”到红军战士身上,也是一种创新。值得一提的是,两片的“移植”和“嫁接”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对全片的整体氛围造成干扰,一口京腔的张涵予仍然是地道的中国警察而不是“陈家驹”,在山林间联手作战的于小伟、宋佳伦仍然是标准的红军战士而不是“辣手神探”。要知道,在中国日益强盛的今天,以能说两句“洋泾浜英语”为荣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堂堂正正讲普通话才是中国文化产业从业者应有的正确心态。

二是要抓对重点

涉军、涉警题材的战争/动作类型片,对于观众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枪战/打斗/爆炸/高速冲击等极富视听冲击力的桥段和场面。普通观众会因这种日常难见的感官刺激而大呼过瘾,军事爱好者会因专业逼真的细节呈现而倍感欣喜,粉丝会因心中偶像在银幕上出生入死而激动陶醉——这正是此类电影最引人入胜之所在。尤其对于见惯了“好莱坞英雄”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内心对本土英雄有着更加强烈的热情与期盼,因而只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即便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准,观众也情愿买下这份“情怀单”。反之,如果电影抓错了重点,希望通过打“爱情牌”“明星牌”“情怀牌”来遮掩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那么必然会令观众产生被欺骗之感,“用脚投票”的结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湄公河行动》中没有给方新武安排“爱上毒枭女儿”的恶俗剧情,《勇士》中没有给红军战士安排“与老乡家女儿洒泪分别”的俗套桥段,而是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着力点都放在了战斗戏份和兄弟情义上,这就是抓对重点的典型。

三是要主动作为

电影《湄公河行动》中,陈宝国在剧中饰演公安部部长。

《湄公河行动》之所以呈现出今天的面貌,离不开公安部的全力支持,否则长安街上行车、公安部内实拍、缉毒小队境外执法、娃娃士兵杀人吸毒等剧情,以及肩佩国徽的公安部长、离了婚的高刚、手刃仇人的方新武、暗指明显的幕后老板等角色,是难以这么集中地出现在一部国产电影之中的。博纳影业获得本片拍摄权的背后,是公安部通过竞标方式选择电影制作公司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最终,博纳的“2亿元大片式拍摄计划”胜过了中影的“5000万稳妥式拍摄计划”,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湄公河行动》。公安部和博纳影业这次堪称范例的成功合作,为今后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而《勇士》摄制组特别邀请香港武术指导罗礼贤团队加盟拍摄,也是八一厂推进军旅电影制作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