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翻越夹金山时,写在老乡门板上的标语,劝告川军士兵缴枪当红军,不愿当红军的发路费回家。

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刻的标语
“门窗户壁,书无隙地。人心归附,如水下倾。”
——标语创作组织周密领导有力
长征途中,红军对标语创作极其重视,战士们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为了把写标语作为一项政策推行下去,红军做过多次重大动员。
1934年11月25日,《红星》报转载《战士》报《实行连队写标语竞赛》一文,“为着把我们一切标语口号更深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的斗争,因此我们号召各连队(开展——编者注)写标语竞赛,具体办法如下: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都写一个(条)至五个(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灰、粉笔、石灰块等书写(不管字的大小);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地方的墙壁都要写满标语;五、各连队每天写的标语数目要报告政治处统计起来;六、政治部(处)要经常检查这一工作,并随时给以指示,并将情形写给《战士》报。这一工作要先在连队中深入地动员,并严格督促实行,特别要随时检查纠正写错字。”1935年3月10日,《红星》报再次发表文章《写标语》,“在所有的墙上、窗、房内、屋外,到处写满。写的时候,不仅仅用粉笔,要用各种颜料,写得清楚触目,不易抹去。”号召“大家学习写标语的模范连队,赤直属队3天内写了对白军士兵标语600余条,其中司令部写了200余条,保卫局也写100多条。”
同时,战士们更是把写标语当成战斗任务的一个重要部分。积极写标语已经成了战士们自觉的行动,红军走到哪里,标语就写到哪里。邓小平当时是红一军团宣传部长,他对标语宣传工作十分重视,经常检查督导。1935年9月中旬,红一军团在甘南某镇宿营时,邓小平突然推开宣传队员驻地的房门问道:“怎么搞的,街上为什么一条标语都没有?”宣传队的负责人回答说:“天黑了,大家烧水洗脚准备睡觉了。”邓小平批评说:“烧水洗脚有那么重要吗?把我们宣传工作的传统都丢掉啦!”经他这一提醒,宣传队员们马上提起石灰桶,扎起火把就出去写标语了。
当时,遵义地区的群众描述红军张贴标语等宣传品的情况:“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国民党贵州沿河县邮政局局长戴德初在给其上司的报告中说:共产党“对于宣传工作尤为注意,标语之多,满街满衢,门窗户壁,书无隙地。人心归附,如水下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