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远征军
■彭玉龙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3月同古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5月初,缅甸战局恶化,中国远征军一部撤回云南,另一部撤到印度。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多次给英缅军以有力的支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准备反攻缅甸,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1942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负责中国驻印部队的整训。1943年2月,重建远征军,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后由卫立煌接任),负责第二批远征军的整训。
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派出一部自印度东部阿萨姆的利多进入野人山,掩护中美工兵部队修筑中印公路,并逐步向缅北推进。10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在英美军各一部的配合下,向缅北日军发起反攻。至1944年春,中国驻印军已推进至孟拱河谷。1944年3月,侵缅日军向印度科希马和英帕尔发动进攻。为牵制缅北日军、策应英军作战,中国应盟军东南亚战区统帅部的请求,于4月上旬紧急空运两个师到印度接受美械装备,随即投入反攻缅北的作战。6月,中国驻印军攻占孟拱城;8月,攻克密支那。10月中旬,中国驻印军分两路向瑞姑、八莫等地日军发起攻击,并于1945年3月30日与英军会师乔梅,胜利完成了反攻缅北的作战任务。
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和英军在印度英帕尔的作战,并打通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在美军第14航空队配合下,于1944年5月向滇西日军发起反攻。鏖战至11月,收复了松山、腾冲、平戛、龙陵等地。滇西残余日军退守芒市等地顽抗。中国远征军又一鼓作气攻克芒市、遮放。日军残部退向畹町。中国远征军乘胜沿滇缅公路及其两侧攻击前进,于1945年1月攻占畹町,继而进入缅甸追歼日军。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部打通。
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反攻缅北、滇西作战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而且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