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其实,畏、戒、止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戒、止由畏而生,畏乃戒、止之源。如果说党员干部不懂敬畏是可怕的,那么缺乏敬畏定力则是可悲的。
信仰连着忠诚、影响忠诚,是共产党人献身使命的原动力。而行为越轨,则始于信仰迷失和精神出轨。少数人之所以为所欲为般“任性”,轻易丢“根”失“魂”,放弃精神家园,说到底是对信仰的背叛。“总开关”出了问题,就会得“软骨病”。舌头变软了,骨头变酥了,人格变贱了,规矩被一点点地逾越,底线被一点点地突破,最终沦为俘虏。个人吞下身败名裂苦果的同时,党的事业和声誉受损的负效应则难以估量。在军营里,头脑一旦锈蚀比武器的故障更可怕,思想上马放南山比现实中刀枪入库更危险。党员干部只有构筑坚固的精神高地,铸牢听党指挥的忠诚之魂,才能打造百毒不侵的“金刚之身”。
党纪法规是“紧箍咒”和“高压线”。只有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才能坚守住反腐败的防线;只有把法律法规悬在头顶,才能坚守住反腐败的底线。有的人之所以信奉“跟党走不如跟人走、进班子不如进圈子、站好岗不如站好队”的关系学,说到底是对党纪国法和规矩的藐视。敬畏法规一旦被崇拜权力、金钱、关系所取代,必然导致偏航向、乱言行、失操守,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正可谓疯狂的前奏是膨胀,后果是灭亡。事实证明,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也没有攻克不下的“山头”、粉碎不了的“圈子”、摧毁不掉的“堡垒”。党员干部只有心中高悬法规的明镜、手里紧握法规的戒尺,才能确保安然泰然。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到一个政党和政权,小到一个单位或个人,人心向背始终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以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民怨不可积警示自己,就会在人民群众面前恭恭敬敬当学生、做公仆,而不是作威作福当“老爷”;就会眼睛向下察民意、解民忧,而不是眼睛向上“拉天线”;干工作就会处处为群众着想,而不是“作秀”给领导欣赏。抛弃官味十足的“外衣”、颐指气使的作派、居高临下的架子,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尽心尽力。
莎士比亚说过:“权力的本身虽可称道,可当它高踞宝座的时候,已经伏下它的葬身基础了。”权力既可以使人成就事业,也可以把人送进坟墓。“高官”与“高墙”只因一念之差,“做官”与“坐牢”只因一步不慎。权力一旦姓“私”,“公”字就会无限缩小,小得难觅其踪;私欲就会无限放大,便会忘了自己是谁、什么当干、什么不当干。权力观的扭曲是党员干部发生“癌变”的最大“病原体”。其危害绝非贪占挥霍一点那么简单,而是严重侵蚀党和军队的肌体,动摇党和军队的根基。力量之源一旦枯竭,执政之基就会坍塌,党和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党员干部应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最终获得的必将是心安、是泰然、是福而不是祸。